A4:专版总第4923期 >2020-12-15编印

不负重托 勇立潮头
康保县亮出脱贫成绩单 请人民阅卷
刊发日期:2020-12-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康保县位于河北坝上西北部,三面与内蒙古接壤,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3年底确定贫困村165个,贫困人口8.8万,贫困发生率高达36.04%,是河北省扶贫脱贫最艰难的战场。2018年1月,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召开,新调整的县委书记刘雪松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所有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全部向脱贫一线集结,要举全县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五年来,康保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9.13亿元,全县“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5271元提高到2020年的12298元(预计),年均增速12.9%。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位列“好”的行列,2020年2月康保县正式脱贫摘帽。2017年—2019年,全县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2亿元、4亿元和5.01亿元,年增1亿元。截止今年10月底,全部财政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32.14%。到目前,全县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2019年9月4日东峰书记来康调研时明确要求“康保不光要当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还要在各项工作中当好典型”。

    许勤省长来康调研时指出“康保自然条件这么差,脱贫攻坚取得今天的成绩真是不容易”。

一德书记来康调研时明确要求“康保县要当好全省脱贫攻坚的旗帜,为全省积累经验”。

    桐利常务副省长在康保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暨“空心村”治理现场会上指出“康保要当城乡统筹的典范”,并要求省住建厅总结康保经验。

 

脱贫攻坚 加强领导是根本

    康保县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找问题、讲政策、解难事,一线推动工作落实。成立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宣传等13个专项工作组,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交账,完不成任务的,在县委全会和人代会上向全县干部和群众作出检查和说明,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共选派983名优秀干部到各村开展驻村帮扶,开河北省向非贫困村派驻工作组的先河,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帮扶全覆盖。康保县每一名干部将工作任务做成图表或提示牌,或挂在墙上,或摆在桌上,或贴在手机壳上——“抬头见任务、使命记心中”,既写在纸上,更做在纸下。全县6896名干部全部与贫困群众实行结对帮扶,主动沟通联系、到户走访、真情帮扶,实现了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


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根本出路

    全县迄今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9.65亿元(其中扶贫资金11.9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9个,实现了326个行政村产业扶贫全覆盖,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46元。

    康保县风光资源充裕,累计投入12.55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8.3万千瓦, 195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为了激发贫困群众靠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率先改革光伏收益分配方式,纠正 “一分了之”的平均主义做法,设置农村扶贫公益岗,群众通过参加公益岗位获得劳动收益。这种“一改三全五转变”光伏扶贫新模式,荣获2019年第二届中国产业扶贫十大优秀案例奖。

    壮大特色农牧扶贫产业。按照“扶龙头、带行业、促脱贫”的思路,“借力发展、借船出海”,累计投资7.1亿元与乾信牧业、嘉康农业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年收益0.7亿元,带动131个非贫困村的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大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2016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林业生态工程82.59万亩,带动2677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92元;积极落实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累计选聘护林员12582人次,年人均工资3411元;引进善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流转林地35.78万亩,群众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60万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运动、艺术、养生、美食四条旅游天际线,举办遗鸥摄影周、“恋人花”嘉年华等生态旅游活动,通过土地流转、特色民宿、农产品售卖和景区打工等方式,每年带动千余户贫困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

圆梦衣食住行 业教保医

    康保县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下足“绣花”功夫,强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于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助、一站式报销等政策,五年来,通过三重保障累计为9万人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费用4.52亿元,为12万人次贫困人口报销门诊特殊病费用4739万元,发放门诊特殊病就医证30643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全额代缴。每年组织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服务”活动,为老百姓上门诊疗、免费体检、办理慢病本、宣传政策,并通过大A置顶的方式将签约医生手机号存入贫困户手机,方便群众一键呼叫,解决了留守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易地搬迁以外的289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部达标,并配备村医。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医保刷卡全覆盖,村民基本实现买药、看病、刷卡不出村。

    关于教育扶贫。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了朝阳希望小学、第三中学综合楼新建,东关小学迁建等工程,有效提升了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精准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享受政策学生5.08万人次,发放补助金4672万元。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逐一核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情况,建立台账、跟踪管理,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的目标。

    关于住房安全。全面排查农村人口房屋安全情况,一户一档全部出具了鉴定或评定报告。五年来,全县共改造农村危房9339户,其中2018年和2019年对7808户“四类人员”危房户,全部按照户均3万元两间房标准实施了新建;对692户非“四类人员”危房户,通过周转房安置、租赁安全房、以奖代补修缮等方式解决;累计投资8770万元,建设互助幸福院34个,共入住老人2150人,保障了全县所有农村人口的住房安全。

    关于饮水安全。五年累计投资9365.46万元,实施151个贫困村和131个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打机井243眼,铺设输水管道 116.92万米,对173个村实施自来水配电工程。同时,对全县所有村进行水质化验,并出具了检测报告,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都达到标准要求,全县农村群众全部喝上了放心水。

    关于就业扶贫。立足康保县情实际,全力打造以转移就业、本地就业为主,公益性岗位为补充的就业扶贫模式。在全省率先研发了“康保县智能就业服务系统”,实现企业用工和贫困人口就业双向选择,系统运行以来实现转移就业4542人、县内就业3579人;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等活动,70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转移就业7244人。扶持兴建恒太包业等扶贫微工厂60个,吸纳2800名群众实现就业;设立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六大类公益岗15365个,帮助弱劳动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为了抓好兜底保障。康保县对因病、因灾等因素容易返贫致贫的,分类建立台账,导入防贫监测救助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2.3万户2.9万人(其中低保贫困户占78.6%),保障标准由2016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4644元。五年共发放低保金4亿多元、特困供养金5200万元、临时救助金4573万元、残疾人生活补贴2120万元。

 群众所盼 我们就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了康保县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并落实为一桩桩一件件为群众脱贫所办的实事儿。

    针对康保气候高寒干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实际情况,我们将区位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110个自然村作为搬迁对象,共搬迁1.18万户2.93万人,总规模全省第三,其中县城集中安置区规模全省第一,2019年8月圆满完成搬迁任务。同时我们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在县城集中安置区成立党工委,下设9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设立就业、便民、医疗、物业“四个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一站式解决所有困难和需求。

    针对全县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三年修建国省县乡村五级道路1418公里,建设总里程比1925年建县以来修建道路的总和还要多,今年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累计投资6.3亿元,实施绿化、亮化、硬化等170多项“双基”建设项目,全面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全县新建35千伏线路17公里、10千伏线路89公里,326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动力电,并实现4G网络全覆盖。

    针对农村整体环境较差的问题,从2018年起,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残垣断壁和危旧房屋9万多处,清理历史积存垃圾121万吨,为各村配备保洁车1943辆、垃圾桶13806个,聘用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并在全市率先建起“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城乡一体化环卫保洁机制,彻底消除了历史形成的“脏乱差”现象,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

    针对非贫困村成为脱贫短板的问题,2019年启动了非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百日攻坚行动,筹资7707万元,统筹用于131个非贫困村“双基”建设;将非贫困村驻村工作按照贫困村进行管理,调整配强驻村干部,派出单位“一把手”带队入村,逐村逐户分析问题,重点予以解决。

    针对个别村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建立了重点难点村问题分析研判工作机制,2019年对全县贫困发生率15%以上、贫困户超过100户、脱贫标准不高的64个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二次覆盖,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

 心中有梦想 脚下有力量

   在2018年10月18日-11月13日,刘雪松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遍访贫困村,走遍了全县3365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九棚村左玉桃家中,刘雪松嘱咐老人在新房子里先不要生火,天热时多通风,防止内冷外热造成潮湿的墙皮脱落。

    在经过张万良村新建水泥路面时,刘雪松要求乡镇要将道路两侧尽快恢复,组织公益岗位人员第一时间将冬天积雪打扫干净,避免对路面造成损害。

    在满德堂张虎地村,刘雪松强调要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真正让群众体会到党的温暖。

    刘雪松用脚步丈量康保的大地,用真心聆听群众的心声,用实干履行庄严的承诺。

    到如今,康保县城乡巨变,政通人和。

    “最美康保人”不断涌现,土城子镇小庄子村支部书记方佃军扶志扶出新风尚、检察干部张海始终心系家境贫困留守儿童、恒太包业袁小军致富不忘家乡人……

    各乡各村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跳起了广场舞,唱起了二人台,贫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

    在农村,群众自觉摒弃红白喜事中大操大办、随礼攀比、厚葬薄养等陋习,形成勤俭、节约、文明的良好风尚……

    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头戴“小红帽”走村入户,把党的政策、党的温暖、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农村各类扶贫公益岗身着“黄马甲”,通过参与卫生保洁、护路护林等公益活动,激发群众靠双手实现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乡、村两级签约医生身穿“白大褂”,每年定期为贫困群众上门诊疗、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大喇叭”成了政策宣传的“扬声器”、乡风文明的“大讲堂”、思想扶贫的“主阵地”。 

    “公开栏”晒出了集体的“家底”,亮出了干部的“箱底”,明亮了群众的“心底”,村民的猜疑少了,村委的工作顺了。

    “二维码”实现了脱贫攻坚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扶贫档案电子化和和自动生成的“一乡一码”“一村一码”“一户一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促进了问题快速解决。

    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每一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今天的康保,群众的期盼业已从一张张蓝图变为身边活生生的现实。

    未来的康保,围绕“绿色产业惠民强县”目标,统筹推进“空心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必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脱贫之路。业已乘势而上,全面踏上建设国家牧场、美丽康保新的征程。       (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