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综合总第4920期 >2020-12-10编印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
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成效初步显现
刊发日期:2020-12-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月3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广东省在2018年实施了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建设以来,高水平医院围绕技术、科研、人才、专科、制度、示范等六大任务加速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在发展前沿医疗技术方面,开创了多项全国乃至全球顶尖技术,比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手术、全球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技术。

二是在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方面,取得了85个国家重点研发和科技重大专项、187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深圳获批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是在拔尖医学人才方面,通过自培和引进新增16名院士、12名长江学者、31名国家杰出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百千万人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是在医学专科建设方面,获得了15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遴选了100个省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并对在全国排名前列的重点专科实施激励政策。

五是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注重加强绩效管理与评价,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广东获得A以上的医院28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六是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广东省充分利用广东省委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机遇,通过联合创建、设立分中心、建立协作单位等多种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专科类的区域医疗中心。今年,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在广东。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广东医院勇于担当,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的龙头作用,其中有16家高水平医院成为广东省级定点收治医院,救治专家组由钟南山院士领衔,有500多名专家加入,涵盖呼吸、感染、重症等学科,他们到广东省各地驻诊或巡诊指导。

广东省建立了三级诊疗制度,有远程会诊,有专家巡诊,还有驻诊,这都是高水平专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最好救治。有24家高水平医院抽调937人支援湖北,占全体支援人员的37.6%。比如中大附一、附二、附三这三家高水平医院都一次性派出了超过130余人支援湖北的队伍,逆行出征,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在高水平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撑下,截至12月2日,广东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97.8%,死亡率0.4%。

狠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狠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硬件,只要有钱,购买、建设还是比较容易。但现在关键是人才问题,广东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基层的人才也成为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疗水平提高的难点和堵点。在这方面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

首先建设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对人才建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县域医共体实行统招统管统用,以前以乡镇为单位去招人,大家一听是乡镇的都不来。现在招聘的主体是县域医共体,解决了“进得来”的问题。第二是解决“流得动”的问题。2009年医改以后,乡镇卫生院是一类财政供给,县人民医院是二类财政供给,事业单位这两类人是很难流动的,现在是医疗共同体,解决了“流得动”的问题。

第二,采取实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乡镇卫生院的一类财政供给带来一个问题,医务人员有了惰性,因为做多做少一个样,还会推病人,这种情况就导致不少优秀人才流失了。所以在广东省实行了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还有“六个允许”,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这个举措比较明显,广东省英德市波罗镇卫生院实行一类财政管理后,整个卫生院就剩下6个医务人员,其中有医师资格的就是院长。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以后,这个医院很快吸引了人才,前年有20名职工,有中级职称的3名,有初级职称的15名,成效明显。

人才“进得来、流得动、留得住”以后还面临一个问题,在基层病例少,想要晋升职称非常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有两套职称评定体系,基层有个专门对于基层倾斜的职称评定系统,如果在基层获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在基层工作满10年,就直接认定为副高职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看论文、看外语。这很好解决了基层人才事业上有奔头的问题。同时,在县域医共体里要求县级医院选派人才挂职到基层,开展组团式帮扶、基层人才跟班学习,以及开展联合病房、联合查房、联合门诊、联合手术等方式,全面带动提升医共体内各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过去几年,还开展了多项吸引人才的举动,如“填洼计划”“三羊行动”等,这些举措大概有十几项,对于基层人才“引得来、流得动、留得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据统计,近三年来,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招聘8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得到有效补充,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5140人,直接认定基层副高级职称人才95人。基层卫生人才结构明显改善,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全力开展“组团式”帮扶

广东省虽然是医疗大省,但是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协调问题也非常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2018年选择了14家县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在总结一年实践的基础上,2019年全省有54家三甲医院加入“组团式”帮扶,实现广东省57个县78家县域医院全覆盖。“组团式”帮扶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帮什么。“组团式”帮扶和以前传统的帮扶不同,“组团式”帮扶首先先把脉,再开药方,根据需要帮扶的医院,缺什么就帮什么。

二是怎么帮?院包院、院包科、科包科,一个三甲医院负责某个县医院,就要对把脉开出的药方负责到底。帮扶两个方面:技术能力水平提高和管理水平提高。一个医院发展除了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外,医院管理也非常重要,除了帮助提高技术水平,还要帮管理,把三甲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带到帮扶医院去。

三是帮得怎样?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有初步成效。举一个例子,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帮扶下,广东化州市县域内的住院率已经从2016年的72%提高到今年的87.4%,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两年多来,通过“组团式”帮扶,广东省共有3000余名基层卫生人员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10.3万余名本地医务人员接受了培训,有1422项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受援医院申请并立项137项科技项目,医院的人才素质、专科能力、管理水平较快提升,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就近在家门口看病,今年上半年县域住院率达到了86.9%,这和“组团式”帮扶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文字由吴松茂、记者任兵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