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专题总第4920期 >2020-12-10编印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
打破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各类瓶颈
刊发日期:2020-12-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jpg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介绍,该县主要通过强龙头、兜网底、打破“四个壁垒”,破解瓶颈难题。

首先是强龙头,破解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薄弱的瓶颈。改革前,县级医院高水平医疗人才短缺、专科能力不强、住院床位不足,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较薄弱,“大病”患者往往选择县外就医,而且一次县域外就医费用是县域内的3到5倍。 近年来,各级财政持续投入超过12亿元,建成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一期等,在建总医院中医医院、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医院)、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二期,将新增床位170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将由改革前的2.57张增至5.93张,实现翻一番。

在广东省、阳西市卫健部门的支持下,针对群众就医需求大的病种,与10家三甲医院组建肿瘤、胸痛、卒中等10个专科联盟。医共体内的县级医院实行错位发展,例如总医院人民医院重点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救治能力;总医院中医医院重点推动康复理疗、治未病、医养结合等特色专科建设;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重点承担妇女儿童医疗保健工作。通过“龙头”的带动作用,县域住院率较改革前提升了11.5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前列。县级医院门诊诊疗量、住院服务量分别增长17.2%、57.6%,三、四级手术量占比增长159%。

其次是兜网底,破解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改革前,村卫生站硬件基础差,村医待遇低,群众对村医能力不信任,经常“小病拖、大病扛”。为此,该县按照平均30万元每个的建设标准,完成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站的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为“阳西总医院某某卫生站”,增强村医归属感和群众信任感。总医院对村卫生站统一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完善村医养老保险,提高村医待遇,村医收入较改革前增长140%,让村医安心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再次是打破“四个壁垒”,破解人才难招难留的瓶颈。一是打破权责壁垒。阳西县里设立了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卫健、编制、人社、财政、组织等部门职能,理顺政府办医主体、部门监督管理、医院自主经营三方权责。二是打破身份壁垒。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编制备案制和管理干部级别备案制,新聘干部不再设定行政级别。三是打破人才壁垒。采取“统招统管统用”模式,“县招镇用”的卫生人才,阳西县财政按每人每年6万元标准定额补助。医共体内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同工同酬。两年多来,全县共引进了44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四是打破薪酬壁垒。着力打破原有的薪酬分配模式,绩效工资分配实行“六个允许”,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真正做到能者多劳、绩优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