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912期 >2020-11-30编印

破解养老人才短缺 有“钱景”更要有前景
刊发日期:2020-11-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因为提出用“钱”引人、留人的奖励政策,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引起了网友关注。其中提出,对应届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将分三年发放入职奖励,本科及以上奖励6万元,专科(高职)奖励5万元,中职奖励4万元。除此之外,对养老护理岗位在职人员,结合其职业技能等级,按照5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五个档位,直接向本人发放津贴。

入职有奖励、留岗有津贴,这样的薪酬福利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实际上,这并不是北京首创。早在2016年,广西柳州就出台《柳州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从业奖励实施办法》,引领一时风气之先。2018年以后,出台相关奖励政策的地区明显增多,合肥、武汉、杭州、广州、南京、深圳、无锡等地相继出台了类似举措。

表面上看,多地对养老护理员实施奖励政策,是出于对这一职业本身的重视和呵护;更深一层探究,其实是基于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短缺的严峻现实。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多万。按照国际上公认的一个养老护理员照料4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来看,我国目前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曾介绍,现在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但是工作人员只有37万,37万人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养老护理员巨大的人员缺口,由此可见一斑。

为养老护理员提供真金白银的奖励和津贴,无疑有助于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学历偏低、流动性大等问题——如果说入职奖励旨在吸收补充新鲜血液,岗位津贴无疑致力于留住有经验的长期从业人员。在对这种政策取向感到欣慰的同时,有必要看到,要想真正破解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难题,需要做的工作不只是提高从业者收入这么简单。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养老护理员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各地都以“就业机会多、市场前景好”鼓励从业者参与其中,但这一职业本身却往往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收入普遍偏低只是其一,职业认同感差则是其二。在各地推出的优惠政策中,无一例外提高了高学历人才的补贴力度,鼓励学有所成者积极参与。问题是,目前存在的庞大用人缺口,显然不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所能完全弥补,仍然需要大量社会劳动力参与其中。基于这样的背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职业认同感不可或缺。

作为养老事业的一部分,养老护理员身上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理应得到善待和礼遇。在分类补贴的基础上,有必要丰富分级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竞赛、职称评定等形式打破职业天花板,不断拓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上升通道,以此为基础,夯实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如果说提高补贴是“输血”,提高职业认同感则无疑是“造血”,如此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当有助于养老护理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青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