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 岳
根据埃森哲报告,全球多达45亿人能够访问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9.6%,中国互联网的日活量一度突破了16.1亿大关,平均每个人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了6小时。2020年,中国人均下载APP数量,已经达到了64个,比2019年增长了9个。这些数据都传递出同样的信号——一个数字化时代即将启幕。而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拥抱一个数字化的未来,行业应当如何转型升级?
10月29日,在童程童美品牌产品发布会的现场,记者采访了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孙莹。“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数字化是确定。”孙莹介绍,数字时代之下,Space X公司研发的载人飞船、华为公司研发的数字虚拟主播、人脸识别技术的进阶霸占着媒体的头条;在过去的三年,斯坦福大学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专业的报考人数由80增长到了1000人。孙莹认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应当具备数字信息的辨识与分析、数字信息的调用与编辑、数字信息的应用与协同和数字信息的反馈与创新以数字思维为基底的四大核心能力。
解码数字时代DNA
根据童程童美提供的调研数据,如今孩子们从小便接触不同类型的APP和不同数字渠道,而且使用年龄已经提前到7至8岁。
“科技在协助不同行业的发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数字化就是最大的确定。”孙莹在演讲中开表示,“今天成长在数字时代的中国孩童,从小接触着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渠道,被不同的电子设备全面包围着,拥有大量的数字交互体验。”在这种信息爆炸中,如何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学会主动地驾驭科技、创新创造,是数字时代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
孙莹告诉本报记者,数字信息的辨识与分析、数字信息的调用与编辑、数字信息的应用与协同和数字信息的反馈与创新,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四大数字核心能力,这也是未来科技教育发力的新方向。
理解人机交互的底层逻辑
数字时代,沟通能力将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人机之间的沟通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孙莹指出,面向未来领先一步,人机交互语言与计算机运行逻辑的学习是解码数字时代,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业内普遍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思维,青少年学习编程语言的目的,并不只在技术本身,更在于培养一种人机交互的思维。孙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教学多年累积的经验来看,科技素质教育也应遵循一定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比如3-6岁,是孩子感知和启蒙的最佳年龄阶段,线下教育特别是机器人类型的课程更能让孩子在启发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中发展能力。7-12岁是学习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科技教育要去探索算法的奥秘,通过PBL项目学习、实践中学习,培养逻辑思维、编程思维、工程思维。13-18岁则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早期,教育更应侧重构建完整的数字思维,培养未来竞争力、发展力、胜任力等。”
新定义“1+X素质教育”
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提出“1+X素质教育”的全新概念。记者了解到,在此概念中,“1”代表数字思维、编程思维、科技素质教育,是数字时代需要人人具备的思维和素养,是孩子面向未来的刚需教育。直接参与人机对话、参与数字信息处理的编程,都是锻炼这个“1”的主要抓手。在编程中,孩子们可以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更好地学习科技、掌握科技、应用科技、乃至在未来发明创造科技。
而在“1”的基础之上,素质教育应与不同的“X”实现优化组合。这个“X”可以是艺术、音乐、体育在内的任何一项孩子热爱的兴趣,它将与数字思维和科技素养一道,驱动学科学习和底层能力成长,掌握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高阶能力。
据悉,2018年童程在线正式上线,目前已累计培养超16万名的科技少年,在全国70多个城市建立230多家校区,拥有1000多位全职讲师和6000多名员工,并成功举办数十场国际顶级赛事。除了教学教研外,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也在持续不断探索面向数字时代的未来教育,帮助构建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的独立教育系统。
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孙莹表示,做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童程童美将继续与未来少年一起成长,在传递知识中培养科技素质与好奇心,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培养拥有未来领袖胜任力的数字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