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消费者对健康类电器的重视,对净水器的购买也提上日程,现在正是“双11”促销活动期,记者看到,各大净水器厂家都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优惠活动。不过,作为家用电器的一个类别,净水器在家用电器这个大行业中的境地一直比较尴尬,一方面,因为国内不少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还不全面,导致市场份额徘徊在低位;另一方面,桶装水、净水壶等水产品和净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净水器的位置。
家用净水器普及率低
据统计,当前我国家用净水器普及率在10%以下,而发达国家的净水器普及率普遍超过了80%,并且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
在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看来,国内净水器普及率低与经济收入有脱不开的关系。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首先满足的是刚性的家电需求,比如做饭需要的油烟机和燃气灶、储存食物需要的冰箱、看电视用的彩电、降温需要的空调等。
家电观察人士则认为,中国人的饮水习惯是把水烧开了喝,而欧美国家习惯喝直饮水甚至冰水,导致中外家庭对于净水器的需求迫切性不同;另外,净水器进入中国市场和家庭已经有30多年,但是期间受到企业推广和用户理念培养“操之过急”,盲目追求规模化上量,忽视了对于用户饮水方式和习惯的正确引导,甚至大量“恐吓式”“威胁性”营销泛滥。
除了上述原因,记者在走访家电卖场时看到,市面上除了净水器,还有很多滤水壶、净水壶、滤水水龙头等简易的净水产品。有些消费者选择这样的产品替代净水器,成本较低。
消费者存在认知“偏差”
在众多影响国内净水器普及率的因素中,消费者对于净水器的认知问题极为关键。此前在一个关于净水器市场的问卷调查中,部分消费者认为,家里没必要安装净水器,尤其是厨房的自来水已经经过净化和消毒。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自来水的净化,首先确实取决于市政自来水供应系统,自来水从净化到传输,为消费者提供保障生活健康的水,净水器其实是第二步,在消费者终端家庭里面对水进行下一步的净化。
“很多还没有安装净水器的消费者并不是不需要净水器,而是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净水器对于他们来说远远不够。”安吉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大多数普通净水器都只有直饮水,有些消费者觉得如果只能用来喝水的话可以选择瓶装水或者桶装水,并因为过滤水的出水量太小而放弃用它来洗菜、淘米、煲汤,而选择自来水,还有一些消费者在做饭的时候,用自来水洗过再用净水冲洗一遍,这样非常麻烦。所以只有把厨房里喝水、大水量用水两个需求全部解决,才能吸引到这部分消费者装净水器。
在问卷中,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净水器对于过滤有害物质根本起不到作用,因此没必要花钱买产品。“我觉得净水器的功效被夸大了。”消费者李女士说。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计量研究所所长鲁建国表示,认为净水器没有用,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就净化效果而言,净水器肯定是有用的,并可防止意外的饮水污染。
“研究净水器市场,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功能和用户习惯的原点。大量中国家庭追求喝开水,认为水中有水垢不干净,缺乏对安全饮水和健康饮水的认知,以及当前大量净水器属于反渗透过滤,的确带来了安全的水,但是不是健康仍然存疑。”行业人士分析说。
的确,还有一部分拒绝购买净水器的消费者,他们的理由是净水器破坏了水中的天然矿物质,经过净水器的水对身体并不好。对此,梁振鹏坦言,在净化的过程中,净水器的确有可能会把一部分矿物质过滤掉,有一些消费者拿净化过的水冲茶喝,而做饭还依赖于自来水。
市场增长空间大
那么,如何解决消费者对净水器产品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呢?目前来看,解决方式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个是相关卫生部门,一个是企业和行业机构。
业内专家指出,“解决净水器的公众认知,其实要从解决安全、健康饮水的社会性大问题上入手,这就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其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会可以同消协等组织开展定期科普活动,走近消费者、走进社区;宣传健康饮水的重要性,改变落后的、不健康的饮水方式;行业协会牵头,加强对消费者健康饮水的教育。”有业内人士建议。
“此外,净水器只是过滤、优化水质的产品,关键还是净水器背后数以万计的企业和商家,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建立一个健康科学的饮水观,而不是一个过度营销炒作的饮水观,特别是净水器行业的大企业,必须要敢于担当、敢于向行业不规范行为说不。当然,第三方的行业协会、公益机构,也应该积极扮演更多的角色和职能。”观察人士说。
在梁振鹏看来,现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追求健康,所以他们对于净水器的关注也在加深。此外,商用领域目前还是以饮水机为主,从市场的增量和总体销售量数据来看,商用空间的净水产品有不错的空间。
可以预期的是,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较低的渗透率背后仍然蕴藏了极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我国净水器市场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商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