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理论总第4881期 >2020-10-16编印

疫情冲击奢侈品消费 但代购不会“凉”
刊发日期:2020-10-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今年跨国购物旅行的可能性实际上已经消失。据联合国估计,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累计达1.7亿人次,而2020年可能会下降58%至78%。

对于许多代购来说,这场疫情更是一场大灾难。根据China Luxury Advisors公司和YouWorld联合研究项目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代购(主要来自美国)在4月份表示,疫情及其相关的旅游限制、店铺关闭和更广泛的经济影响对他们的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这些海外代购来说,快递时间的延长和中国消费者需求降低是最令人头疼的商业问题。

新冠疫情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个坏消息,但是对于中国的代购来说,严格的旅游限制和更严格的规章管制让他们的未来更变得黯淡无光。但一切就这么结束了吗?


爱恨交织的关系


根据China Luxury Advisors和YouWorld的《解码代购: 中国的新社交商业》报告 ,参与调查的代购,超过83%每月购买价值超过10000美元的产品,而几乎一半的代购每月购买价值超过25000美元。

从事代购工作的浮鎏已经在米兰生活了七年,最早是在那里读书,但很快就转向奢侈品代购,以此赚外快。浮鎏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里,代购在Gucci和Prada等品牌的店里拍照的时候,销售都会冲过来把他们赶走。

然而,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急需佣金的店员们一直在积极争取特别优惠。但尽管态度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浮鎏依然不确定她的代购生意还能维持多久。

“大概从2018年开始,代购这个行当就有下滑的趋势,来意大利的留学生成倍增长,大家一落地就开始做代购。好在,我做的时间足够久。”她曾这样告诉媒体。

正如浮鎏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轻松赚外快的诱惑加剧了竞争,并大幅降低了这个行当的利润率,代购不得不承受一系列打击,而这场疫情只是其中之一。

自2016年以来,国内连续几轮的关税削减和全球品牌“价格协调”政策,也在缩小进口商品的价格差距。然后,在2018年,国内宣布打击代购,那些无视海关规定、带回价值超过5000元个人免税商品的代购遭到了处罚。2019年1月,一项新的电商法生效,这意味着代购将不得不对其灰色收入进行申报和纳税,这使得他们以前顺畅的外快现金流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即使这些因素都发挥了作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和供应之间仍然存在着足够大的差距,所以代购们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在深圳上学并兼职代购的肖翔(音译),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会为待售产品做广告,Tom Ford唇膏在这里售价258元,同样的产品在品牌天猫旗舰店售价为450元;娇韵诗的双重精华液售价568元,而天猫的售价为695元;一瓶50毫升的SK-II小灯泡精华售价880元,而天猫的售价为1540元。

“我经常读到一些关于这个、那个代购遭到致命打击的文章,但情况不是这样。”数字营销机构Verb China的商务总监汤Tom Griffiths表示: “这个活准入门槛很低,基本上只要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成为代购。”

他补充说: “只有在代购市场的三个条件,产品稀缺性、真实性和价格差异都消失的情况下,代购才会停止。如果它们消失了,那么代购就会消失。”

相反,他和其他中国市场策略分析师都认为,代购行业正在演变成一个由更专业的团体而不是个人主导的行业,更有可能迎合那些尚未普及或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小众产品和品牌。


一个更专业、更适合的未来


“过去,学校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通过把产品寄回朋友圈赚点钱。但这件事会变得更加制度化,代购公司得到的交易比普通学生的更好,”上海市场营销和研究公司 China Skinny 的董事总经理Mark Tanner解释道。

澳大利亚已经有了一个官方的贸易机构——澳大利亚中国代购协会(ADCA),Tanner和Griffiths都设想,未来可能会有类似的机构设立在欧洲或北美,专注于奢侈品贸易。

Tanner表示,对于小众品牌而言,即使是价格较高的产品,拉拢代购在其销售圈子内培养起来的信任,肯定会有好处,这不仅是在中国催生销售的一种方式,也是能够提高品牌知名度。

“中国许多表现最好的品牌已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品牌,因为代购(最初)引进了这些品牌,之后它们就能够进入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有趣的事情,”Tanner表示。

当然,国内跨境电商的兴起也意味着,小品牌可以通过天猫全球等平台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从而可能减少代购的需求。但长期以来,品牌一直难以超越这些平台上的各式各样的竞争,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新进者加入这些平台。

天猫全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8月,在该平台上推出的新品牌数量增长了125%。疫情封锁期间,从今年1月到3月,有超过20万种产品在该平台上首次亮相。

从历史上看,无视代购,寄希望于这篇灰色市场的消失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策略。也许在疫情爆发后的未来,品牌将尝试一种不同的方法看待这一点。

Griffiths说: “这种危机的坏处是,它们会发生,好处是它们会结束。最终,疫情终将结束。到那时,代购将卷土重来。”

(BoF时装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