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一直被誉为“花都”,花木经济蜚声大江南北,但工业经济却一直是一块短板。近几年,经过全县上下努力,这块短板正在被补上。
2020年上半年,许昌市鄢陵县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2%,增速在许昌市10个产业集聚区中排名第一。鄢陵县产业集聚区把工业短板拉升为追赶超越的跳板,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交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鄢陵答卷”。
延链补链 激发“链”式效应
近日,在鄢陵县的振德健康医疗产业园内,多辆满载着医用敷料的卡车缓缓从这里驶出。这批医用敷料将被送到青岛港,在港口装船后运往世界各地。2003年,振德医疗落地鄢陵。十几年来,振德医疗已经在鄢陵投资了6个项目,企地合作不断深化。
鄢陵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金亮说:“振德医疗综合带动县域内100余家配套企业,全产业链能安置1万余人就业。而且,振德医疗计划将其在绍兴、苏州、淮南的4家生产制造企业和研究开发中心、物流运输中心、质量检验中心等关键环节整体迁入鄢陵,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这只是鄢陵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中的一步棋。2019年,鄢陵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按照许昌市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要求,明确提出在全区开展“三年大攻坚”行动,组织实施“四个专项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目前市场面临洗牌期的重大机遇与挑战,站在全县工业发展大局,转变思想、理清思路,借机淘汰落后行业和产能。鄢陵县正从纺织服饰、箱包皮具、装备制造、食品饮品等传统产业,转向发展生物科技、智能制造、卫生材料等高端产业。”王金亮说。
腾笼换鸟 “换”出发展新动能
2019年12月开始,来自河北、湖北等地的18家板材加工企业先后入驻鄢陵县产业集聚区,共盘活了12个老厂院,不仅带来了巨大效益,而且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今年7月底,这些企业已累计上缴税金700多万元,安置1000多人就业。这是鄢陵县产业集聚区实施“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双提升”的典型案例。
心中有“数”,手中有“术”。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对园区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出45家低效用地企业,对这些用地企业纳入台账式管理,采取租赁、回购、重组、“零地招商”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逐步实现了对45家低效用地企业的盘活。
2020年,鄢陵县产业集聚区谋划了1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其中,智慧产业园项目2020年产值预计能达到2000万元,全区预计有10家企业能达到规模以上标准。
“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护航企业发展
2020年6月,河南冀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落地鄢陵县,这是落户该县的第一家中国500强企业。该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周边300公里,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2亿元。
这家企业从招商到落地,用了仅仅两个月时间。“我们没想到项目能进展得这么顺利,这里的营商环境真是太好了,我们投资来对了地方。”河南冀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放感慨地说。
据介绍,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当好“店小二”,创新工作措施和办法,为企业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力推动园区产业项目建设。同时,该县产业集聚区还上门服务,及时为企业员工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难题,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我们设立了5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县级领导分片督导制和‘驻厂员’派驻制,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切实服务好企业。我们通过树立一种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新状态,誓为鄢陵营商环境打造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王金亮说。
为了积极协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从上到下积极学习研究国家及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兑现落实;同时,深入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企业分类评价活动,采取一企一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预计鄢陵县产业集聚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6亿元,增速达到1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速达到108%。
(郑法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