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芳/文 刘红兵/摄
自古都洛阳沿滨河南路往西86公里便是我的家乡——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羊遗址的所在地苏羊村。
《水经注》卷十五《洛水》篇记载,“洛水所经有檀山坞、金门坞、一合坞、云中坞、合水坞……”,“洛水又东,渠谷水出宜阳县南女几山,东北流经云中坞”后入洛水;《宜阳县志·古迹》注曰“云中坞,即今之苏羊寨”。坞者,小城堡也,又名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云中坞就是建在一块高地之上,犹如云端之城堡。故苏羊寨在北魏之前又名”云中坞”。苏羊寨是豫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苏羊村入选中国古村落名录。
花果山仙桃峰余脉往北延展至洛河岸边,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水草茂盛,羊肥,鱼丰。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我童年的时候,北寨门内、外随处可见磨制的石斧、石刀等,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苏羊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证明。 “苏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文化堆积层达6米以上,出土有泥制彩陶,黑陶,夹沙灰陶及大量石器,距今大约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遗存”。(考古资料) 古人以渔、猎为生,苏羊附近北临洛水,可以捕鱼,南接华岳,有大量的野羊野兔等可以猎食,土地肥沃可生一定的禾苗,以供煮食。汉字为象形文字,繁体蘇字,草字头下边一鱼一禾,加之野羊遍地,故名,苏羊。
随着氏族社会的没落,封建王朝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苏羊已是军事重镇,历经战乱至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王莽大战于洛水两岸,公元27年平定赤眉军以后,为巩固新的东汉政权,确保帝都洛阳西南通道的畅通与平安。遂分封刘氏族裔镇守苏羊,(便是刘氏东庙始祖)筑寨安营。
苏羊地势险要,东面深沟,西面悬崖,南面少部分与高塬相接其余也为深沟,北面顺坡而下是洛水南岸。苏羊寨的规划和构筑顺天应地,取法自然之哲学精神。沟沿和崖脑筑以单边夯土,与坡地链接部分,深挖高填。寨中间有一大街,名为石羊街,立有石羊石猪,以壮寨威。设南北二营防守,街南为南营,街北为北营,是为西寨也!现在依稀可变,西寨建的比较早,院落都没有临街南屋为门楼制,与东寨不同。
随着人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元朝末年,刘姓西庙始祖镇殿将军刘贵为避战乱加之与原居刘氏乃同宗,于是携家人等于洛阳迁至苏羊寨后,作为殿内将军的他,高瞻远瞩,见多识广,为加强苏羊防卫,扩建苏羊寨,增加了苏羊东寨。筑南、北寨门,新建的寨墙为复式夯土,高5—8米,顶宽3米,外侧建有垛墙净高2米,呈锯齿形垛口,全寨周长4000余米,依势起伏,四角设有烽火台,宛若长城。寨中有寨,更加坚不可摧。寨内增挖水井,完善排水系统,不断改善民生。
随着明朝政权的稳定,社会秩序重新建立,人口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上寨下村,多姓融合的多元居住环境。比较大的姓氏有,刘姓、张姓、胡姓、罗姓、黄姓、马姓等十几个姓氏。农业、手工业、商业陆续得到发展,继而兴建了南石桥和北石桥,使交通更加便利,四通八达。东由洛南古道直达洛阳;西经洛宁过熊耳山能通长安;南经木柴关通嵩县直达南方;北过洛河渡口,经山乡驿与京洛大道相连。前些年出土的勒石,《大明苏阳镇》,证明那时的苏羊是一派繁荣景象。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民国二十二年,苏羊筑寨碑记载,寨首刘炳荣率众重修苏羊寨,增其石壁,固其要隘,加固了南北寨门,加岗设哨,日夜巡护,以防匪患。南寨门上刻石“南望华岳”“向阳寨”北寨门刻石“北临洛水”“苏羊寨”因北寨门未用石头加固,年代久远,所以刻石不知去向。
苏羊寨随天理应自然而建,承民族传统设有宗庙、戏楼、戏台、庙宇等。在我童年依稀记得。每条街道尽头都有庙宇,有土地庙、关帝庙、观音庙、龙王庙等。各大姓氏都建有祭祀的宗庙,由刘氏宗祠,东、西两庙。张家祠堂、胡家祠堂、罗家祠堂、兰家祠堂、黄家祠堂、马家祠堂;有八祠堂,四戏楼之说。这些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的用于办理学校,有的年久失修毁于一旦。记得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在下村的兰家祠堂,五年级及中学在寨上的刘氏宗祠;现已都不复存。
现在政府已决定分阶段重修,现存的苏羊民居,多为明清及民国建筑。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家俱多有遗存,拴马桩、上马石等文物,随处可见。
由于苏羊寨历来都是军事重镇,在长期的戍边和军事演练中,不乏能排兵布阵的军事将领,他们所演练的阵法经历代演变,在和平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社戏文化——苏羊竹马。
苏羊竹马用竹子编成假马,然后糊上彩纸加以装饰,中间有方孔,加上背带,演员跳入“驾马”前行,多个兵种组成队形,有手持盾牌的,有步兵、有马童等,往往跑一次竹马需要几十个人。众人依次而出,演练各种阵法,有五星阵、七星阵、九星阵、单十梅阵、双十梅阵、太极阵、八卦阵等十几种阵法。边上战鼓齐鸣,热闹非凡,气势雄壮,规模宏大;每逢佳节苏羊人都要把竹马跑起来以示庆祝。2011年苏羊竹马已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去秋来,乡情更浓,如今已拥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三块金子招牌的苏羊寨,正在国家和政府的关怀下整修重建,第一批整修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正在整修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苏羊寨一定能恢复昔日风采。向游人展现古老的苏羊风貌。衷心祝愿我的家乡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