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区域总第4875期 >2020-09-30编印

59枚奖牌与35亿元年产值的优势转换
河北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突围转型
刊发日期:2020-09-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image001.jpg

2020年3至6月,是一年一度的G100葡萄酒及烈酒评选赛, 2538款葡萄酒和烈酒角逐这一赛事。

   “201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各项葡萄酒大赛中,已有59枚奖牌花落昌黎。”近日,河北省昌黎县委书记赵青英在向记者介绍这些奖牌的来历时说,59枚奖牌,带动了年产值35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对工业生产线说“不”

   不久前,一位外地客商带来了一个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葡萄酒项目,想投资建设一条葡萄酒生产线。出人意料的是,该项目被婉拒了。意味着把可观的税收和就业岗位挡在了门外。

   面对记者的疑惑,昌黎县葡萄酒业管理局副局长侯秀伟解释:这并不稀奇,从2018年开始,昌黎就不再新增工业化葡萄酒生产线;现在,酒庄才是我们的新选择。

   朗格斯酒庄是全国第一家用“酒庄”命名的葡萄酒企业。酒庄首席酿酒师崔彦志讲起了酒庄的优势: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酒庄对自有葡萄基地有着近乎苛刻的管理,让产品赢在起点。这是工业化葡萄酒生产无法相比的。

“在这里侍弄葡萄比在别处要辛苦得多。除草剂、化肥等一律禁止使用,为了使葡萄达到有机绿色标准。”葡萄园里工作的农民对记者说道。

“从2018年起,昌黎就对工业化葡萄酒生产线说不。”赵青英透露了昌黎葡萄酒的“酿造秘方”:两年多来,昌黎一直坚守这条“红线”。在国内其他红酒产区纷纷扩大产能的同时,昌黎不仅没有在扩大工业化葡萄酒的产能上投一分钱,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压缩产能转型酒庄,投资9亿元用于酒庄的建设、升级。

目前,昌黎拥有中粮华夏、茅台凤凰、朗格斯、金士国际等12家酒庄。那59枚奖牌,其“主人”全都是酒庄。

产能1吨未增 产值增长10亿元

“最高峰时,昌黎葡萄酒产量占全国的26%。”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世辉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此后不到10年时间,进口葡萄酒就抢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葡萄酒61245.88万升,占据了全国葡萄酒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的变化,让国内葡萄酒产能过剩的弊端也显露无遗,大部分酒企陷入了拼成本的恶性竞争。

   “2010年前后,市场上最便宜的干红葡萄酒一瓶只卖几元钱。而酿造一瓶干红葡萄酒需要一公斤酿酒葡萄,一瓶酒的售价甚至连买葡萄的成本都不够。”赵世辉说。

   进口酒的冲击、低端竞争的困扰交织在一起,但嗅觉敏锐的企业还是找到了突破口: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低端市场产能过剩,高端市场却供不应求。捕捉有效需求,加快向酒庄转型,正是昌黎葡萄酒产业面对市场挑战做出的积极反应。

   金士国际酒庄用种植中药材的标准种植酿酒葡萄,该酒庄被专家称为“葡萄酒行业一颗崛起的新星”;茅台昌黎葡萄酒公司董事长司徒军亲自操刀,给产品“瘦身”:400多种产品只保留了30多种,突出酒庄酒的核心位置,企业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华夏长城以华夏酒庄为基础,在高品质道路上越走越稳……

   转型两年多,昌黎葡萄酒产能1吨未增,产值却增长了10亿元。

产业链再延伸 打造中国“纳帕谷”

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昌黎构建了一条完整的葡萄酒产业链。

“在昌黎,一瓶葡萄酒从葡萄种植到市场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当地完成。”侯秀伟说。这期间拉动了种植、酿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酒瓶制造、塞帽生产等数十个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华夏长城副总经理杨雪峰说:“我们不只卖葡萄酒,还卖风景。华夏长城旗下的华夏庄园,是全国葡萄酒行业唯一一个4A级旅游景区。”杨雪峰介绍,去年华夏庄园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金士国际酒庄除了卖酒,还卖“康养”。金士国际酒庄总经理王高峰介绍,酒庄股东天士力控股集团,在康养领域有独到的优势。酒庄建有居家康养示范区,未来还将配套建设一个二级甲等医院,成为京东地区生态居家康养目的地。

   “现在,我们的每一个酒庄都是一个旅游景点,卖风景、卖康养。”侯秀伟介绍,近年来,以“赏葡园风光、历酒窖隧道、观欧式酒庄、品昌黎美酒”为主题的“昌黎葡萄酒文化康养度假游”日渐兴起,去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纳帕谷地区盛产享誉世界的葡萄美酒,每年近4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潮涌而来,旅游收入甚至超过了葡萄酒产业的收入。一位美国葡萄酒专家由衷地说:这里有希望成为中国的“纳帕谷”。

(郭 猛 许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