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洋
创意夜市、深夜食堂、夜间艺术表演……从去年开始,我国多个城市发布了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并在今年相继出台2.0版本的政策,以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活力。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夜经济该如何保温呢?
夜经济持续火热
“这些毛毡玩具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且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合景·摩方购物中心门前的广场上正在举办一场创意夜市,一位摊主正在向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记者看到,不少摊位都紧扣“创意”主题,带来了不少非常有设计感的产品。
此外,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户外区域也举办了类似的市集活动,结合戏剧弹唱等表演,为该商场打造的“青年理想生活节”造势。而在北京密云万象汇举办的集市则更为有趣,一个个摊位被装进集装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潮盒码头集装箱夜市”。
记者注意到,以网红商品为主的创意集市或大众均可报名参与的后备箱集市为一些城市的秋夜增加了些许温度。辽宁沈阳K11的创意市集汇集了餐饮、服饰、手作、萌宠等六大主题内容,吸引了上百余家网红店铺,天津大悦城则用沿街排开的创意小商铺打造了“南门耶巷-后备箱夜市”……
除了夜市,餐饮也为夜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据北京市商务局今年年初数据,实体商业夜间消费已占其总销售额的22.8%。其中,夜间餐饮销售额占餐饮总额的44.3%,同比增长15.5%。而在天津,夜间也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天津市“夜经济”消费报告》指出,天津全市47%的餐饮消费发生在夜间。此外,某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数据显示,沈阳夜宵外卖订单量占全天总订单量的30%。山东青岛夜间外卖消费居全省第一。另据媒体报道,夜经济更成为疫情后提振济南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济南绿地中心今年提供了1.3万平米236个夜间市集摊位,开业当天客流近3万,营业额近50万。
破除冬季发展壁垒是关键
街区或者广场的夜间商业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和主体商业更好地形成联动效应,提升项目整体的购物吸引力并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然而,目前夜经济却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入冬”的问题。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华北区各零售物业市场均面临开业延期、空置上行、租金承压的严峻考验。而夜经济和相关购物节活动在第二、三季度极大激活居民消费,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购物中心项目的客流量正逐步回升。受消费端驱动,零售商的租赁需求随之增加,零售物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总监米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夜经济无疑成为今夏零售物业市场提升客流、刺激消费的有力手段,但想要保持夜经济的长久活力,运营商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突破季节限制,加强冬季夜经济的打造。通过开设延长营业时间的室内深夜食堂,举办夜间艺术表演及体育竞技等大众参与性强、适应冬季消费的项目,释放和引导消费者需求,弱化夜经济的季节性差异给购物中心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提升夜市同主体商业的关联度,将夜经济引来的客流导入购物中心产生消费,形成消费闭环。
“破除夜经济冬季发展壁垒,增强专业化的夜市运营经验,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或将成为零售物业市场发展夜经济的制胜策略。”米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