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864期 >2020-09-15编印

中塑协调研常州塑企复工复产后的运营情况
塑料加工重镇消解疫情影响 出口内销“两开花”
刊发日期:2020-09-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实习记者  解 磊


9月初,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朱文玮一行赴江苏省常州市调研,走访了常州市一批优秀塑料行业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广纳行业发展建议。

江苏省是我国塑料行业发达地区之一,产值规模仅次于广东和浙江。常州市作为中国塑料产业重镇,疫情之下,各企业千方百计复工复产达产,抓紧机遇,转为危机,实现了企业发展逆势上扬的壮举。

坚持科技创新  加大品牌建设

当前,我国塑料加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产业成长期向产业成熟期的过度。塑料加工业在“跟跑”先进国家的进程中,产业步入中高端,企业对技术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创新驱动必然成为产业谋求竞争优势的关键首选。

江苏普莱克红梅色母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塑料色母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其产品主要由塑料色母料、功能母料、改性材料三大体系构成。多年来,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拥有多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专利技术30多项。该公司有生产线50条,年产能45000吨,荣获“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红梅公司董事长姚宇平表示,红梅公司依托庞大的科研队伍和省级研究中心的科研创新能力,在一路发展过程中稳扎稳打,从30年前亏损到如今步步为营,红梅坚持稳步发展,只做自己能做的事、善做的事,注重科技创新,发挥工匠精神。上半年面对疫情困难,公司抓住机遇开发熔喷料事业部,一举完成近利润400%的喜人涨幅。

同红梅公司一样,常州树杰塑业有限公司拥有多条制膜设备,致力于提升薄膜包装解决方案,并拥有高端PE涂布基材和自粘膜生产能力。该公司努力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走高端、环保、节能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品牌价值。常州市恒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邱中衡也表示,该公司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工艺上立足于引领和顺应环保节能的国际消费趋势,致力于发展塑料编织及回收的相关产品,坚持走“恒力”的品牌之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力求争创世界产品。

对此,朱文玮表示,塑料加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要在功能化、轻量化、微成型+智能化的发展思路中不断发展,在技术、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充分利用政产学研金用平台,做好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

积极拓展销路  出口、内销“两开花”

    作为一家外向型合资企业,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致力于PP、PE类塑编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现已形成集装袋、花园袋、土工布、家具罩、编织袋、遮阳网、PE蓬布、PE薄膜等八大系列上百个品种。凭着优异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及时的交付和完善的服务,公司已与众多海外客户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至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美国、中东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宜兴威尼特集装袋有限公司专注于集装袋(食品级、药品级、导电袋等)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董事长吴道元表示,近年来,公司也不断拓展销路,如今产品供应可口可乐、雀巢、雅培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并远销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瑞士、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受今年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波动很大,今年8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常州市各塑料企业也积极拓展内销市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常州新祺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於浩春表示,新祺晟公司主营为塑料制品产品,新冠疫情对出口型企业有巨大影响,出口停滞,物流不畅,利润下滑,面对困难,公司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一方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优化成本管控环节,利用国内大消费市场转型出口转内销策略,增加销售额;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局势短期难有改善的情况,对外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趋势明显,公司积极加大其他产品投入,如橡胶制品,拓展产品线,增加抗风险能力;此外,大幅增加高新产品研发投入,攻取高附加值产品,巩固自身优势。

    朱文玮也表示,企业要充分理解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市场,深耕细作,优化产业结构,苦练内功,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寻变,借助新模式、新技术,危中寻机,稳住自己的外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