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视点总第4859期 >2020-09-08编印

刷单控评 流量造假
直播间人气到底有“几分真”?
刊发日期:2020-09-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来,直播行业发展可谓神速,一些企业家、明星等知名人士瞅准直播红利,纷纷试水直播带货。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部分数据流量造假现行为,像是滚屏、点赞数、粉丝数等人气指标均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轻松购买。流量造假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到购买短视频点赞数,大到电商平台刷好评,直播买流量上热门等等。

主播买数据套路多 业绩造假赚钱就跑

各大品牌方无非看重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主播本身的粉丝数量与活跃度,二是主播能否通过自身的手段让更多人购买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化率”。然而,这两点恰恰是主播及其团队最常造假的地方所在。

据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技术及辨别能力较弱的品牌方来说,请主播带货自家产品的模式“水很深”。首先就是“坑位费”问题,一场直播中主播往往会带货几十个品牌,一个品牌需要给他固定的钱款当做该产品的推介费,价格根据主播粉丝基数不同高低不等。

其次,就算主播方承诺销量,品牌方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事实上,部分主播会在直播时专门找人进行大量刷单,但在事后,这些订单却会被主播及刷单团队退掉一半以上,剩下的一部分产品会被按超低价售卖。如此一来,主播不但获得了服务费和佣金,还获得了协商过后的商品销售额分成,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反观品牌方,却赔了商品又赔了佣金。

适当引流无可厚非,但大量购买流量,并利用购得的虚假流量骗取广告费用的行为,已影响了直播市场秩序。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伙人高亚平律师认为,微观而言,商家、平台、消费者的利益会因数据造假行为而受损。数据失真、评判失灵、主体失信,导致商家与网红团队之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平台与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各主体无法通过有效的可量化的标准判断流量的价值,进而导致利益受损。

刷量业务随处可见 上千人气给钱即得

这些主播到底是如何做到短时间内刷出大量订单,获得大量人气的呢?通过调查该事件的媒体的视频可以看到,某直播平台包含观看人数、评论滚屏以及点赞数在内的各项人气数据指标,都在专业刷流量团队提供的套餐内明码标价。“上榜的话1000人气是285元,不上榜1000人气175元”,在给出价格后,该媒体团队购买了175元的套餐,短暂的十几分钟过后,其直播间人气便从个位数迅速破千。

在花钱刷流量横行的情形下,许多消费者都对这些“作弊”行为的存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广大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的真实性也已逐渐开始产生质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不在直播间购物的群体中,担心数据造假而不消费的用户占近半数。由此可见,数据造假的现象已让不少消费者对于直播带货起了疑心。

流量造假成产业链 刷单控评渗透广泛

事实上,观看数、评论数、粉丝数及转化率等一系列人气指标造假的背后,已形成一条产业链。近期发布的各类揭露流量造假的文章及视频,也让公众对于这条产业链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条产业链中,数以千计同时工作的手机构成了该业务的核心,正是这些手机的高强度运作,才使得购买者的直播间人气能在几秒钟内暴涨。这些工作室专门刷流量的手机中一般都有数个账号,主要的团队工作人员通过给兼职发布工作任务的方式,实现对所有手机的控制。一些团队仅有个位数员工,但他们却能同时控制上万的账号。

“除了利用人工‘水军’或技术‘机刷’增加点击量的‘主动刷流量’方式外,诱导类‘被动刷流量’的方式也是刷流量的常见手法之一。”高亚平表示,“被动刷流量”方式包括利用误导性广告、下拉框等诱导用户自行进入特定网站等。此外,诸如虚构交易、虚假发货生成物流信息等刷流量操作手法也在不断出现。

高亚平还指出,不单是直播领域,数据造假现象在互联网生活中渗透广泛。像是电商领域中会员数造假,通过刷单刷好评提高店铺人气及信誉等级;自媒体领域中微博购买热搜、粉丝数来增加曝光度;视频领域购买视频播放量及互动量,以此获得平台较高分成等。一般而言,凡是需要通过数据量来获得相应报酬或者体现收益的行业,都容易产生数据造假。 (北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