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858期 >2020-09-07编印

产品特色化 消费个性化 产业国际化
白酒酒庄摸索新时期表达方式
刊发日期:2020-09-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3.jpg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白酒酒庄文化峰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在酒业消费升级趋势不变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白酒的品质表达、价值表达,是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命题。酒庄酒这一载体,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的特色化,满足消费体验的个性化需求,也能更好地对接国际消费者对烈酒的认知。

据了解,中国酒业协会近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名酒产区以及白酒酒庄的发展,积极倡导白酒品质文化在新时期的表达方式和发展模式,酒庄酒也成为白酒行业产业升级、走向国际化的一种探索。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助推白酒国际化进程

提到酒庄,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昏暗地窖堆满巨大橡木桶的西式葡萄酒庄。而对于白酒酒庄的概念并不熟知。其实,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导之下,早在2014年泸州老窖、花冠集团等国内数十家知名白酒企业,就成立了“中国白酒酒庄联盟”,旨在通过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建立完善白酒酒庄制度,树立中国白酒酒庄的整体形象,以保护白酒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2014年3月泸州老窖“龙洄庄园”建成,同年9月国井1915酒庄入选吉尼斯世界最大白酒酒庄。此后,古井酒庄揭牌;江小白发布江记酒庄战略;郎酒庄园仁和洞正式开洞;洋河酒庄投入运营。一大批大型酒企进入白酒酒庄这一新产业形态,构建“酒厂+酒庄”的全新业态模式。

广东某酒庄庄主范绍辉表示,在白酒行业实现规模化、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白酒国际化顶层核心的独特性、品牌性、文化性等内涵和形象需要更好的优化和表达,而中国白酒酒庄是对接国际认知和更好接受的输出载体,既是白酒国际化的通用表达,更是大国崛起文化先行的标志之一。

文旅融合助力酒庄文化建设

近年来,文旅融合成为潮流,也为众多酒企开拓了“工业+旅游”的发展新模式。随着生活品质化升级,单纯的饮酒乐趣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酒工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方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疫情的平稳,各地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保企业优先”和“保消费优先”两种政策模式。

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博物馆年旅游收入超过6600万元,每年游客数量约85万人次。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年旅游收入超过4000万元,每年游客数量约30万人次。贺兰山麓近40所葡萄酒庄已成为中国精品葡萄酒的生力军。河北怀来县葡萄酒庄,预计葡萄采摘观光和酒庄旅游人数达到每年200万人次。

对此,武汉大学傅才武教授建议:文旅产业必须将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和国家扶持政策相结合。其中,文旅企业以间接性扶持政策为主,个体文旅消费以直接补贴政策为主。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酒类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这也对整个酒类产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产业文化体系,必将为中国酒类产业从文化表达方面,树立起更好的行业形象,助力产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