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852期 >2020-08-28编印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
PET饮料瓶回收率94%以上 多种渠道下尚需各方参与
刊发日期:2020-08-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32.jpg

    8月25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外发布《我国PET饮料包装回收利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废PET饮料包装回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于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PET饮料瓶回收体系。根据两家机构的研究测算,在该回收体系下,全国PET饮料瓶回收率可达94%以上,回收情况比较乐观,而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普及,PET瓶回收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 本报实习记者 解 磊

94%从何得出?

回收渠道日渐多样

    回收率达94%以上,这一数据从何得出?报告编制组成员表示,该数据是通过现场实测,以及中饮协提供的会员摸底调研数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团队测算出厨余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及海滩中的PET饮料包装在废PET饮料包装产生量中的比例而得出的。

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要求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包装物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包装物进行回收。专家表示,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回收体系的逐步构建,国内PET饮料包装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逐渐提升,由于PET饮料包装价值相对较高、量大面广,市场回收动力较足,国内形成了受经济市场驱动的PET包装原生回收体系。

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地区某小区,记者发现小区南门西侧安装了一台饮料瓶回收机。投一个空瓶进去,系统会自动返还0.05元到用户手机账户里。今年11岁的刘寅每个月都会把家里的空瓶子都收集起来投到回收机,返还的钱由她的妈妈存在微信账户里。刘寅的妈妈说:“我鼓励孩子收集空瓶,这会增强她的自立能力和环保意识。”

不止在小区中,在三营门附近一个快速公交站里,来自河北的游客齐女士正把刚喝完的空矿泉水瓶投进饮料瓶回收机里。齐女士说:“以前去国外旅游时见过类似回收机,但能够扫码返现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据了解,在北京,这种集手机支付、物联网技术于一身的回收机数量已达5000多台,分布在公交站、学校、超市、住宅小区门口等。

与此同时,在上门回收人员、小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中/大型废品回收点、回收公司等多种回收渠道共存,集中式和分散式回收体系共同作用下,PET饮料瓶回收体系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活力。另一方面,城市垃圾分类逐步实施也将会给PET饮料瓶回收率带来积极的影响。

回收瓶流向何处?

经济闭环产业链已成型

回收后的PET塑料瓶最终流向何处?据了解,得益于我国庞大、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PET瓶的回收和再利用已经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经济闭环产业链已成型。那些回收后的饮料瓶可能成为了消费者身上穿的T恤、洗发水瓶、口红外壳,甚至是汽车保险杠。

一家PET瓶片年总产能达到10万吨的专门处理回收塑料瓶的公司负责人宋平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回收后的饮料瓶在进行清洗、分类、筛选、破碎后压缩成瓶砖。瓶砖被运输至工厂后,将经历除垢、高温消毒、自动和人工分拣以及破碎。破碎后的塑料瓶薄片将浸泡在工业洗涤槽中,然后通过沉浮分离箱内的桨轮系统进行混合,像瓶盖、标签纸这样低密度的塑料会漂浮在水面上,其它塑料则会沉积到底部。冲洗分离后的薄片将在离心机中得到干燥,然后按类别储存在筒仓中。之后实验室的检验员会抽样对每种塑料薄片的化学、物理和机械性能进行试验和标准化的测试。最终将薄片切割成颗粒状大小,干燥后储存在大袋中,成为可用作新用途的再生塑料瓶片。

宋平表示,再生的PET瓶片可应用于制造衣物、洗发水瓶、口红外壳、鞋子等。再生的PP瓶片则可应用于制造汽车的仪表盘、安全座椅和保险杠等。目前该公司95%的可再生PET瓶片应用于衣物的聚酯纤维中。

据了解,这种回收饮料瓶再生塑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只有原生塑料的三分之一。再生PET瓶片应用于食品级包装,意味着企业用回收的塑料瓶制成可再生PET瓶片后,又100%用于饮料瓶的生产,真正做到了“瓶到瓶”的循环利用。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表示,PET饮料包装回收需多方协同,即全生命周期中利益相关者——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各主体以行业共同体的形式发声,将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产业链上各方一起探讨,进一步提升现有废物管理体系及PET回收效率的方法,并配合国家政策主动践行饮料生产者延伸责任。这包括并不限于如积极开展全行业塑料饮料包装减量、改进可循环包装等工作,如设定包装重量减少率、饮料包装可回收设计率等具体行业目标;以及广泛的公众教育和公益活动,如净滩行动、新回收模式探索等,多角度促进PET饮料包装长效回收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