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区域总第4850期 >2020-08-26编印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力量
上海市探索新长三角发展格局
刊发日期:2020-08-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5.jpg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新一轮产业链重构、全球产业变局的窗口期正在到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正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上海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取得扎实进展。

日前,上海电气在长三角布局了10个先进装备制造基地,50%以上的产业配套在这片区域;华虹集团在江苏无锡市投资100亿美元打造的12英寸芯片基地,正在抓紧推动产能爬坡,未来将瞄准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量供货;一批创新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瞄准重点产业协同发力

上海正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重点产业,聚焦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材料,集中发力、形成合力,共拉长板、互补短板,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创新基础,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三角“硬核力量”。

一个月前,上海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上海电气的南通中央研究院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这是企业在上海之外建立的首个区域总部,将结合它的研发以及项目资源,实现两地产业能级提升。上海电气还与长三角13个省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长三角布局了10个先进装备制造基地,50%以上的产业配套在这片区域,其中仅无锡就有500多家公司是上海电气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企业。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郑建华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基地的建设:“我们在长三角地区的整个供应链、配套链的比重会从现在的50%提升到70%。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研发基地的建设也会有更大的力度,新研发基地的实施和推动,将会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链的建设和上海电气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为中国目前拥有先进芯片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国有企业,华虹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乘势而上,将自身优势向周边投射,去年9月,无锡华虹七厂实现建成投片,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华虹生产规模,也提升了无锡通用半导体制造的竞争力。

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去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发展智能汽车产业链,率先开展智能汽车测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已向江苏中智行、浙江吉利颁发了国内首批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的互联、互通、互认、互信。

航空产业也是长三角发力的重点方向。今年6月,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起点——上海松江区,中国商飞召开大会,全面启动产业链合作。据透露,目前在G60科创走廊沿线的九座城市中,已进入中国商飞产业链合作库的企业超过1000家,有100多家成为重点培育对象。这也将全面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产业发展也追求“高颜值”

不久前,两省一市经信(工信)部门和示范区执委会,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共同编制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0年版)》,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实现“一个目录管方向”,加快培育新动能;“一个标准管准入”,从源头提升产业新增项目质量。《指导目录》指出推进示范区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准入标准》则明确准入条件,提升先行启动区新项目招引质量。

《指导目录》和《准入标准》将有助于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三角“绿色创新产业之心”。下一步,一体化示范区将着力打造以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等“五大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显著提升示范区产业发展的创新浓度、经济密度、环境友好度和产业契合度。新进产业项目应符合示范区功能定位与“五大经济”为主的产业导向,明确科技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强度等要素指标,还对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上海市经信委方面透露,下一步,两省一市、两区一县还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政策配套和环境营造,让生态绿色的“高颜值”和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成为一体化示范区最鲜明的特征。

(叶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