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850期 >2020-08-26编印

科技助力 练好内功
广西用产业铺平脱贫致富路
刊发日期:2020-08-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清晨微风徐徐,走在广西柳州市定山村四读屯的乡间小道上,脱贫户梁海赶着5头牛,脸上难掩笑容。

梁海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我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技能,以前只靠种甘蔗养家糊口,每天家里4张嘴都等着吃饭,不干活,一天没粮食。”梁海说,去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放弃了甘蔗种植,养起了牛。

过去种植甘蔗的土地,如今也全部用来种植养牛的草料了。第一年,梁海卖牛就赚了5万元。今年,他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贷了5万元,又买了两头母牛。“母牛一般一年生一次,每次能生一头小牛。每头成年牛800斤至1000斤,市场价约30元一斤,这样有得算了。”梁海掰着手指头算的,不仅是今年的收入,更是他致富的希望。

梁海只是四读屯脱贫致富的一角。近年来,当地立足特色,积极鼓励村民小额贷款买牛发展牛产业,四读屯67户村民均参与养牛。在养牛事业不断壮大发展的进程中,四读屯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51人均在2019年实现脱贫。

在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村里大石山脚下有着一个安装了一套全自动远程控制投喂设备的养猪场,两个管理人员在办公室点点鼠标,投喂、冲洗栏舍、观察生猪状态等工作就完成了。

就是这样一个既不在“财大气粗”的养猪龙头企业内,也不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设备先进的养猪场,不仅给村里的养猪产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实现稳定收入。经过两个月的安装调试,今年2月佛子村生猪养殖场投入运营,就在6月中旬,首批出栏的1000头生猪销售一空,村里30名贫困户领到了今年第一笔生猪养殖分红。养猪场负责人樊彬彬直言:“我们养了150天,成活率比较高,养得也肥,长得也快,利润有130多万,还是可以的。”

2019年底,佛子村已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6.26%降低到1.35%,目前还剩15户39人未脱贫,但村民们对此并不担忧。目前,佛子村已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肉鸡、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今年,佛子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

凭借着智慧农业的创新运用上林佛子村走上了致富路,广西产业扶贫提质增效,肉桂扶贫正在桂平市罗秀镇上演。

广西桂平悦达香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浓郁的桂香扑鼻而来,金黄色的桂枝正在大蒸锅中提炼肉桂油。

公司负责人覃继承介绍说,2019年至今,公司已免费向贫困户赠送了51万株、价值235万元的肉桂种苗,罗秀镇新增肉桂种植面积3500亩。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肉桂产品作为中药处方用药,产品供不应求。“今年我们的收购价是桂枝每吨1200元、肉桂皮每吨13800元,价格比2019年底提高了将近一倍。肉桂原材料收购价也相应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近段时间,送原料到公司的种植户更是源源不断。”

悦达公司不仅提高收购力度、免费发放肉桂树苗,还通过增加就业的方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公司,增加收入。罗秀镇良石村、新垌村,悦达公司建设了5170亩肉桂种植示范基地,为当地安排了100多名农民就业。

贫困户姚杰超一家四口就是通过在基地务工,每月增加了一万元的工资收入。据统计,在肉桂原料采收季,悦达公司可同时安排5000多个劳动力进行种植和采收工作。截至6月底,该公司共带动1326人就业。

除了产业扶贫外,广西也积极修炼内功,精准施策,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在南宁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见证了该县为脱贫攻坚所做出的努力。

按照“一个家、一个学位、一个岗位”搬迁安置发展思路,隆安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县城新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统筹建设。截至2019年底,逐步搬迁入住5847户、安置贫困群众2.44万人,实现“搬得出”目标;5799户实现1.05万人转移就业;在安置区内开发单元长、网格员、协管员等180个岗位。如今,该县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96%。同时,隆安县还持续加快推动集中安置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保障,提升稳定脱贫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南宁市还有18803名贫困人口和3个贫困村尚未实现脱贫摘帽。面对脱贫攻坚最关键阶段中难啃的“硬骨头”,南宁市委、市政府已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加大就业引导帮扶,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