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理论总第4847期 >2020-08-21编印

消费者为何又快又慢?
刊发日期:2020-08-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惜时如金的消费者与挥时如土的消费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呈现呢?


消费者的快:可见即所得


消费者是没有耐心的,而且越来越没有耐心,这几乎成为行业的共识。消费者在追求“快”的路上越走越快,这也要求零售商保持更快的行进速度,力争引领消费者,最起码与消费者保持同步。

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像拧紧的发条,容不得半点耽搁与无谓的等待。如果有什么阻止了他们快速的行进,就会被他们无情的抛弃。那些因收款台少而让消费者排长队的卖场正在被消费者抛弃,那些商品摆放不合理拿取不方便的陈列正在被消费者抛弃,那些设置不合理让消费者不停寻找商品的布局正在被消费者抛弃,那些停车不方便、需要等待停车位的零售商正在被抛弃,甚至卫生间入厕位少的零售商也在被抛弃……消费者不能容忍购物之旅不顺畅、不便捷,也不迅速。慢吞吞的零售商此时是否要自检一下,哪些行为阻挡了消费者,让其购物之旅平白无故地慢下来?

消费者的美好愿望:上一秒的消费期望最好下一秒就能实现。在网上下单后,店铺稍有延迟,他们就会不停地问客服什么时候发货、什么时候到货,其实这件商品未必是急需的,这只是快速收到商品的渴望让他们变得急不可耐。这种渴望令等待时间变得漫长,变得令人坐立不安。当商家可以即时满足消费者渴望的时候,消费者将大增好感。

消费者对快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这些“快速”的渴望,潜伏在某处,可能在某个节点一触即发,当商家某个环节被打上了慢的标签后,等来的可能是消费者的快速撤离。咨询购物平台的在线客服,跳出来的对话框显示前面还有200多名顾客在等候问询,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在平台的评论里,有大量的顾客吐槽客服,有位顾客说等了一天都没有找到客服。看似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瑕疵,但着实影响顾客的体验。

消费者对快的要求无处不在,他们不愿意等待,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他们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更多的内容,希望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实际意义。

如果就此认为消费者非“快”不能、非“快”不可的话,那就有点武断,因为消费者还愿意为“慢”消耗时间。


消费者的慢: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消费者一面快速急切,一面却在闲庭信步、不急不徐。朋友参加蛋糕制作活动,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做了个巴掌大小的蛋糕。要知道,她平常是最不愿意等待的,做一个小蛋糕用去几个小时,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制作蛋糕的过程,需要打蛋、醒发、烤制、装饰等,每一步都急不得,都要用去许多时间。对时间要求极为苛刻的她,为何此时却愿意等待?

她说看着蛋糕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投入里感觉不到时间的消逝。

惜时如金的消费者与挥时如土的消费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这都是她都是真实的呈现。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做枯燥、不喜欢的事情时,感到时间漫长且度日如年,而做喜欢充满乐趣的事情时,又觉得时间飞快。消费者愿意在一些喜欢的事情上投入时间,愿意因此回到生活的慢车道。

或者说,消费者愿意在美好的事情上慢下来。慢下来,回归到生活本原,消费者拥抱生活的方式变得更加温和。


消费者亦快亦慢:我的选择我做主


消费者亦快亦慢,看似是一对矛盾体。锱铢必较,宽容容忍,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喜好特点,这或许与消费者的思考系统有关。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到,人有两套思考系统,一个命名为系统1,另一个命名为系统2。系统1的运行大多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而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费脑力的活动上,所有运用都需集中注意力。系统1是快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

人们大多情况下不愿意集中注意力思考,也不愿意费脑力,因此大多情况下是系统1在发挥效用。现在许多零售商都试图把体验过程简化到极简,让消费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理解商家的意图。这样做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消费者不愿意动用系统2。消费者一遇到令自己不快的等待、消磨,就会不假思索地表现出厌恶之情,甚至转身离去。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不愿等,也不能有任何阻碍。

但有些时候,消费者却愿意用充实的内容把时间填满,这是系统2起作用。比如消费者在用心准备一顿餐饭的时候,从食材的选购到烹饪过程,再到摆盘,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思考,需要做出他认为正确和喜欢的选择,他们陶醉其中,享受乐趣。体验生活细节,用心发现生活之美,许多人愿意因此慢下来。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展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共性。共性与个性、对立与统一,这些特点在同一消费者身上完美地拼接在一起。消费者的具象特征像一只万花筒,每一次旋转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