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资讯总第4845期 >2020-08-19编印

把损失降到最低
安徽寿县堰口镇灾后恢复“两手抓”
刊发日期:2020-08-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安徽淮南市寿县今年梅雨季的降水量是常年平均值的3.17倍,寿县堰口镇地处瓦埠湖和陡涧河交汇之处,一度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发生以来,镇党委镇政府一手抓救灾安置,一手抓生产恢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堰口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堰口镇党群干部因地制宜,主动帮助拥有移民建房的受灾户搬迁入住;积极对接九槐小学、江黄小学设置安置点,根据自愿选择原则,将另外9户灾民安置妥当。

    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堰口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携带喷雾器、消毒药品、防暑药品赴灾民安置点,集中开展预防性消毒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在安置点内,医务人员指导受灾居民做好内外环境卫生,教育居民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水源性、食源性和肠道传染病发生,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安定、身体健康。 

    堰口镇位于瓦埠湖畔,地处陡涧河上梢,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该镇在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灾后农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恢复,坚持做到“三个到位”,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突出重点,在地作物管理到位。一是抢排内涝积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抢排水淹时间较短的田块,采取挖排水沟、架抽水泵等措施,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清除飘浮杂物,尽量减少农作物损失。二是多举措保苗救苗。针对水稻受水淹较重的实际,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及时清淤排涝、洗苗、清除压在水稻叶面上的杂物,减少秧苗受浸时间,追施叶面肥,喷施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特别是够苗数的田块进行晒田控苗工作,增加光合作用,促进秧苗尽快恢复生长。灾后田管面积3.8万亩(次)。三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7月下旬是水稻病虫害防治适期,已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12.3万亩(次),累计灾后田管16.1万亩(次),恢复效果显著。

因地制宜,改种补种到位。该镇按照季节节点,科学安排计划,分村分类施策,坚持做到水退一块,抢种一块,补种到位。全镇共发放灾后农业生产补改种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资料、明白纸1万余份,利用广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指导农民生产救灾。镇农技、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划片包干,指导受灾农户及时改种补种,对受浸时间过长、已死亡的水稻,能补栽补种的迅速补栽,或改种其他短期经济作物,目前退水田块0.35万亩,已全部改补种速生蔬菜、鲜食玉米、绿豆等。

    积极自救,补养补放到位。由于该镇地理位置特殊,受东西两边洪水夹击,水产养殖损失惨重。其中鑫宝农民种植养殖合作社养殖鳜鱼、匙吻鲟、蟹、龙虾720亩,全部被瓦埠湖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堰口综合养殖场受灾200亩,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胜军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虾综合种养700亩受灾,经济损失18万元。

    灾害发生后,该镇立即组织、指导生产自救,堰口综合养殖场动用5台大功率抽水机,连续排水4天,将水位稳定在安全线下,同时在养殖场外回捕甲鱼400公斤,挽回了部分损失;胜军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动用6台大功率抽水机,连续排水4天,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镇水产站2名技干结对帮扶受灾农户和企业做好生产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设置拦网、围网1100米,抢救稻虾共作面积110亩,修复防逃墙960米,补放甲鱼苗14万尾,草龟种2.5万只。

由于瓦埠湖水位居高不下,补种改种难度较大。该镇将按照“以秋补夏”的思路,积极谋划秋冬农业生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汪伟 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