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844期 >2020-08-18编印

滴滴“甘霖”润北疆 携手共育“致富花”
——京蒙扶贫协作助力鄂伦春自治旗脱贫攻坚发展纪实
刊发日期:2020-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00817103652.jpg

本报记者 林墨涵

□ 侯玉鹏 文/摄


8月初秋,鄂伦春麦熟飘香,硕果盈枝。走进田野乡村、扶贫产业园、项目基地、牧场庭院,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贫困户与帮扶干部忙丰收的劳作场景。

时下,鄂伦春自治旗擂“战鼓”排“重兵”,一鼓作气集中火力向脱贫攻坚发起猛烈的“秋季攻势”,全面夯实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带领贫困群众向小康的幸福生活迈进。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鄂伦春自治旗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扶贫政策扶持下,乘借“京蒙”协作“东风”之力突破瓶颈,吹响“冲锋号”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贫困人口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0.018%。

回眸走过的历程,鄂伦春自治旗28万各族人民不会忘记来自北京西城区的倾情帮扶。

倾情相助 牵手扶贫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深处,是国家森林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贫困人口基数大,财政收支捉衿见肘,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被自治区纳入深度贫困地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64户14289人。

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是鄂伦春旗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8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孕育而生。

同年4月,承担帮扶重任的北京西城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鄂伦春旗在认真考察调研,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双方在7个方面23个帮扶事项达成一致共识。

3年来,西城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大爱心团体、企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该旗,进村考察设计项目、入户访民问需解忧,先后进行帮扶对接81次,现场办公研究解决一个个脱贫攻坚难题。

全口径投入1.57亿,其中西城区投入6018万元,食用菌、中草药、光伏、深加工等61个主导扶贫产业帮扶项目一一落地,持续深化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方面交流合作……一系列“大手笔”的“京蒙”帮扶,如滴滴“甘霖”滋润着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这片沃土,让该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驶入了“快车道”。

扶持产业 筑牢基石

“金莲花是老百姓的‘致富花’,参与基地干活的建档立卡户每天最少赚150块。”金莲花种植大户涂小军说。时下,诺敏镇四方山脚下,千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的金莲花娇艳盛开,笑容满面的贫困户采摘了一茬又一茬,丰收的喜悦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近。

中草药种植是该旗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19年,该旗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建厂,注入西城区帮扶资金570万元建成诺敏镇中草药基地。经过2年的发展,以金莲花、平贝母为主的中草药种植规模已达6500亩,为200余户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享受月薪2000元附加三险等优惠待遇,参与劳动的贫困户日均增收150元,雇佣劳务支出总计317万元,年带动近万人次务工。

“京蒙帮扶给大家伙提供了脱贫致富产业,咱们就得好好干,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诺敏镇洪生村建档立卡户孙敬华摘着自家的黑木耳喜上眉梢。

给钱给物不如帮扶一个好项目,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是帮扶的有效举措。2018年,北京西城区注入帮扶资金800万元援建了诺敏镇食用菌基地项目,全镇5个村71户贫困户197人积极承包经营菌棚,采摘干木耳6.5万斤,平均每袋木耳菌产0.148斤干木耳,户均增收3000元。

“京蒙扶贫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渠道,只要肯劳动足不出村就赚钱。”洪生村支书张云龙介绍道,今年,镇村两级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通过资金垫付的方式在菌厂购买了24万袋菌包,用于扶持28户贫困户承包经营15个菌棚发展生产,集中管理,统一销售。贫困户两户一棚只负责菌袋入棚、采摘、晾晒等前中后期的劳动,种植所得扣除5千元的租金和菌袋成本,每户纯收入1.6万元。

如今,走进乌鲁布铁滑子菇种植产业基地,10栋食用菌大棚摆满了20万袋滑子菇,前来务工的贫困户一边忙碌着采摘,一边晾晒,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令人欣喜,带动全镇18个村1个社区,惠及贫困户658户1254人。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特色产业发展促增收”帮扶方略,一直是北京西城区与鄂伦春旗“携手”脱贫奔小康秉承的总基调。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西城区挂职干部深入调研、专家团队反复论证,主攻可持续的扶贫产业发展。通过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和西城区帮扶资金投入,重点实施了乌鲁布铁镇食用菌菌包厂和滑子菇基地2个项目、诺敏镇食用菌基地、大杨树镇2400吨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搭建北京消费扶贫市场平台,形成了闭合式扶贫产业链条,带动村级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23个、贫困户630户。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