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841期 >2020-08-13编印

珠三角制造业破“疫”前行突出重围
刊发日期:2020-08-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疫情对深度嵌入世界经济的珠三角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遭遇了物流受阻、销量萎缩、订单锐减等诸多困难后,珠三角企业未因此止步,而是想出了多种办法突围,逐步重回正轨。

政策给力 企业努力 数据提气

珠三角制造业拥有深度嵌入世界制造的产业链,外贸依存度高,疫情期间,订单缺乏成了最大的桎梏。然而面对严峻形势,珠三角制造业没有放弃。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广州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三次产业全面正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2.1倍,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2倍,显示器产量同比增长19.7%。深圳市二季度反弹势头明显。据深圳海关介绍,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控,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迅速,深圳市外贸各领域呈现向好态势,季内各月进口、出口同比均实现增长,二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由一季度下降11.6%转为增长9.9%。其中,6月当月进出口2551亿元,同比增长8.9%。

今年5月,东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03万户,同比增长14.9%。数据显示,珠三角制造业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生产经营状况从“暂停”跳转为“快进”,基本盘企稳。

破“疫”底气何来?

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工具强有力的“托举”。今年2月至6月,广东省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已为270多万户企业减免、延缴社保费946.2亿元,其中,减免758.4亿元、延缴187.8亿元。此外,各地市纷纷出台地方的“稳经济”“稳外贸”系列措施,给企业解难纾困。

广东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监严如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1月份疫情突发前,社保等费用占企业用工成本的10%,现在通过政策减免后,社保费用仅占用工成本的2%。足足下降了8%。”

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定力、韧性和闯劲。记者走访珠三角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企业这么多年了,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

为应对危机,企业想出了许多办法,如依托供应链优势强化话语权、抓住发展趋势向高端化转型、顺应疫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内销市场等。

“疫”中蜕变 危机并存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外在因素,珠三角制造企业风险与机遇并存。

首先,部分企业的机遇具有偶然性,盲目跟风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疫情催生“宅经济”快速发展,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额订单。例如,笔记本电源、音响电源、大冰柜等需求激增,这些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东莞一家生产电源适配器的企业订单从4月中旬开始增加,高峰时用工达到6000人。佛山一家做冰箱的企业3月还在为没有订单而发愁,结果从4月开始天天招工加班赶产。但这些机遇不可持续,充满偶然性。

其次,出现海外订单向中国回流的现象,产能重新向中国集聚,需抓住窗口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国外疫情影响,东南亚订单出现回流,部分珠三角的制造企业出现了一个订单的小高峰,一些企业海外设厂的计划暂且搁置,产能在向中国重新聚集。

从事毛织机械设备行业的东莞市强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养高发现,疫情之后他所售卖的电脑横机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过去以小单、租赁机械为主,现在以大单、购买机械为主。“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企业接到了更多的订单,需要更多的机械帮助扩大产能。”

第三,稳就业压力仍然严峻。后疫情时期,很多企业都在加快智能化替代的步伐。记者走访部分在业绩上有逆势增长的企业时发现,这些企业在用工上却没有出现相应的扩张。

服装加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产业。记者在走访毛织专业镇大朗镇的多家企业时发现,大部分毛织企业和机械生产企业都在加快对设备进行更新,更注重提高效率、产能和减少废纱率,以对人工实现更多的替代。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招聘意愿未随着经济回暖而明显好转,仍需要全力开展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黄浩苑 刘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