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833期 >2020-08-03编印

“公筷文化”不断出现在荧屏
影视作品也能推动健康餐桌文化
刊发日期:2020-08-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系统推进“公筷革命”。在此之前,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提交了一份提案,他认为“11月11日”不仅是购物节,也可以形象地代表两双筷子,于是建议设立为市民自觉使用公筷的“全民公筷行动日”;此外,可以将推广公筷使用的公益活动与动漫结合。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筷、公勺、分餐制成了人们热议的文化现象,影视作品、综艺节目都在潜移默化地向人们普及公筷公勺的问题,助力全社会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风尚。

古装剧目展现分餐制等古代饮食文化

许多人一听到分餐制,第一反应会认为这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其实不然,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分餐的就餐形式,并且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民族大融合不断演进,进一步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到隋唐五代时期,分餐制逐渐向合餐制演变。宋朝时期,公筷出现。在《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中记载:“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宋高宗也被称为“公筷公勺使用第一人”。电视剧《清平乐》也在故事情节中呈现了古人是如何使用公筷的,比如宋仁宗与皇后进餐,由女官从桌上拿起一双筷子夹起食物,放进宋仁宗的碟中,宋仁宗再用自己的筷子夹起食用。

影视剧中分餐制的展示,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积极的引导。

综艺节目呈现公筷公勺等健康生活方式

近期上线的一些综艺节目,都有意识地将使用公筷、公勺等问题摆在台前,引发观众的热议和思考。就连音乐节目《我是唱作人2》的衍生节目《开饭啦!唱作人2》,在歌手们结束舞台演出之后,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时,制片人车澈也会不停强调,“我们夹菜用的是公筷”。

除此而外,一些生活观察类节目,更是突出公筷、公勺使用的重要性。主创团队希望将使用公筷、公勺的理念通过轻松愉快的节目,润物无声地传递给观众。观察类综艺节目《未知的餐桌》中出现了大量的吃饭环节,对大众的公筷使用引导大有裨益。节目中,嘉宾去到约饭地,被邀请进门口后,他们会主动消毒,做饭时主动请求帮厨,吃饭时拿公筷夹菜,饭后主动去收拾桌子和洗碗。作为《未知的餐桌》饭友团团长,相声演员岳云鹏介绍:“我妈妈坚持的习惯是用一双公筷,将自己喜欢的菜夹到一个固定的盘子里,自己分餐食用。”演员沙溢也介绍了自己家的用餐习惯:“我们家每一盘菜里都有一个公用的勺子,不仅卫生,也方便孩子们自己取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青年教师董晨宇认为,“公筷和公勺的使用推广也会遭受文化上的阻力,不可能强求,但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对公筷公勺的使用与普及进行宣传,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公益广告倡导文明就餐新风尚

疫情期间,人们虽然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但是使用公筷公勺的自觉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葛继宏表示:“使用公勺、公筷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比如说我回家去见父母,我吃饭的时候说要使用公筷、公勺,老人可能觉得孩子嫌弃我了,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在亲情等各方面的压力之下,推行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公筷分餐成为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疫情下的‘暂时性文明’,也需要影视工作者参与进来,以艺术的力量影响人们,使其接受健康的饮食习惯。”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开展倡导使用公筷公益广告宣传的函》的通知,倡议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大力营造全社会使用公筷的浓厚氛围,不断培育现代文明生活新风尚。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形成一股热潮,纷纷制作相关公益广告。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了公筷公益广告《筷筷有爱篇》《公筷不能少》,人民日报出品了5幅平面公筷公益广告,浙江省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原创动漫视频《文明用餐 使用公筷公勺——餐馆篇》,新华网客户端联合新潮传媒推出“分餐不分爱”主题公益宣传片……一系列公筷公益广告提倡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守护舌尖上的健康,传播了文明就餐的新风尚。

这次疫情虽然是一次危机,但也促使人们开始摒弃以往不良的饮食习惯,荧屏上公筷文化的不断呈现,将会成为培育全民健康饮食习惯的助推器。 (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