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短期内的确能刺激健身器材的销售,但疫情过后,健身器材行业还能否保持增长势头,却值得思考。
创意型产品更受欢迎
以最为常见的运动器材乒乓球为例,其产品有一个特点是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但在疫情期间,一款“不需要球桌”的软轴乒乓球产品,却在京东收获数万条好评。其原理是用一根弹力钢丝固定乒乓球,用球拍击打后乒乓球会从不同的角度回弹,这样即使在家里没有球桌的情况下,甚至一个人时也可以进行乒乓球运动。消费者的好评内容主要是:不占地方、老少皆宜、可以居家锻炼。
这些评价反映出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在千篇一律的产品中,瞄准用户需求积极创新,正是健身器材企业的突围之道,也是行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创新也赋予了产品溢价能力。在京东平台,软轴乒乓球的均价接近100元,而普通乒乓球售价仅在20元到30元区间。
同样在疫情期间销量大增的产品还有跑步机。此前,由于C端销售市场不温不火,许多跑步机厂商选择面向B端如健身房、学校等开发和销售产品,这也使得市面上多数跑步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合家庭用户。由于疫情,企业看到了家庭健身器材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针对家庭用户设计的跑步机销量大涨。比如小米、华为推出的可折叠跑步机,折叠后可贴墙摆放,最小化占用空间。产品定价1000余元,也更加亲民。
应该看到,如今的健身器材市场,消费需求更加多元,用户群体更加细分。健身器材行业的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满足好千人千面的消费需求,持续吸引消费者。
科技智能化转型或成主流
疫情期间,由于居家时间过长,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体育用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专家表示,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体育用品向科技含量高、智能化方向迭代的步伐。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向科技、设计和智能化服务等方面转变。
“体育+互联网”的理念让智能化应用有了更多发挥空间。例如,河北邢台市打造的智能步道,运动者可以通过蓝牙接收杆配合手机软件使用,能够直观地看到运动者的运动时间、公里数、消耗能量等数据,还能以语音方式提醒运动者变换步行姿势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舒华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建认为,面对健身行业的升级换代,近几年行业市场发展的风向预示着智能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并将成为健身领域的下一个爆点。
随着消费升级,体育用品企业在新材料的开发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 “开发运用新材料、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并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属性,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福建省体育设施行业协会会长陈程说道。
开发新材料也成为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位来自体育地材行业的人士表示,近年来,为了使体育用品更加人性化,公司将ETPU(发泡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这种回弹性和缓冲性结合得很好的材料应用在各类体育用品中,可以使活动者膝盖减少受力,非常轻松地运动。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主席李桦也曾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甚至就连服务、营销等方面都需要全新的理念。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信心即来自创新。“创新能够带动效益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并最终帮助企业在产品、类别等方面独树一帜。”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