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826期 >2020-07-23编印

贵州正安:家门口就业 幸福感更强
刊发日期:2020-07-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jpg


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的例子,十分常见,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园,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带动群众就业。在贵州正安县粗石村,依靠“公司+农户+基地”运营模式,让20多位村民告别风吹日晒,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是靠种辣椒,一年也就几千块钱,其余种的稻子、蔬菜也就只够自己吃。现在好了,我们还可以去村里面的蔬菜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块嘞。” 贵州遵义市正安县市坪乡粗石村村民张重芬高兴地说。

早年,张重芬家的主要收入靠其丈夫王洪做木匠,而近两年,她也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之一了。“我们家是精准扶贫户,政府的政策好,给的优惠多,我的两个孩子读大学都享受到了资金补贴,一学年差不多有8000块钱;前两年危房改造,我家才得以新修一层小平房;现在,村里又大力发展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这些不仅让我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增加了收入,同时,还让村里部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张重芬告诉记者。

家门口就业,需要产业托底。在粗石村,蔬菜基地里一派忙碌,女工们正加紧种植蔬菜。蔬菜基地负责人吴建林介绍,以前村里就业机会不多,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上了一点年纪村民就在家种地,少数靠着手艺维持家庭开支,如今有了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辣椒种植基地,村民们可以边上班边顾家,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多了。当地通过引导市场资本向农村转移,不仅让村民兴起返乡潮,也让周边村民有了更多就业选择。

  “我最开始接触到这份工作的时候,心理还很忐忑,担心我这样一个50岁的妇女,真的能做好这份工作吗?毕竟在自己家里种地,好坏都没有人怨,但是,在给别人上班,那就不一样了。认真相处下来,才发现这老板很好的,很尊重我们大家,平时会买一些包子或者粗粮饼子给我们吃,所以,我们干起活儿来也是精神满满,从不怠慢,总想着不能白拿人家钱,白吃人家东西。”粗石村民苏政芬说。

仲夏的正安骄阳似火,同样火热的是市坪乡的蔬菜基地的“种植工人”,地里身穿短袖,头戴一顶帽子的工人们,在除草、施肥,好不热闹。通过产业帮扶,村民们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致富奔小康。

物质生活“脱贫”了,精神生活也要“脱贫”。张重芬说,我们村短快产业、长线产业纷纷落地,实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村里组建了清洁队,要4位村民负责道路清洁,我就是其中之一,每个月有500块钱的工资,不仅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更强”“小康就是打电话不用再跑到山顶找信号”“幸福就是家门口就能就业”……幸福的日子千姿百态,致富的道路各有不同。透过村民们的淳朴话语不难感受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本报记者 刘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