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815期 >2020-07-08编印

从“鸡毛换糖”到“小商品之都”
刊发日期:2020-07-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浙江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从针头线脑到精美饰物,从鞋袜服装到毛纺织品,从各种玩具到电子产品……浙江义乌,几乎关联每一个人的生活,您家里的哪件物品,说不定就是“义乌小商品”。
   尽管总和“小商品”绑在一起,但义乌小商品的背后,有大市场、大改革、大开放。义乌的发展,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其实,义乌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起先,这里只是浙江中部一个人多地少的贫穷农业县。最初,义乌人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用手摇拨浪鼓叩开开放之门。1984年,义乌大胆提出“兴商建县”口号,推动义乌小商品市场逐步成型。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义乌人“不甘心于只当‘搬运工’赚差价”,开始从价值链的“底端”向“高端”攀登。一开始,“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遍地开花,再后来,产品从创意到科技含量都全面提升,可以说,“义乌制造”与“义乌市场”齐头并进,支撑起义乌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
   近年,互联网购物浪潮席卷而来,义乌积极破除“守着铺子就有生意找上门”的传统市场路径依赖,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各种平台培训商户,将数以万计的小店搬上电商平台。2019年“双十一”当天,义乌35个电商园区、164个淘宝村不眠不休,实现小商品交易额121.7亿元。
   如果说过去的义乌是“让中国货行销世界”,那么当下的义乌正成为汇聚世界好货、“买卖全球”的国际枢纽。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孵化区,被誉为第六代市场试验田,大力推行“保税+展示”“保税+跨境”“保税+转口”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构建全渠道进口商品贸易中心,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小商品看似不起眼,人人能做,处处皆有,可一旦形成规模,就会产生巨大能量。义乌小商品市场如何做到持续迭代、立于不败之地?答案是:改革。
   这些年,义乌先后承担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金融专项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等10余项改革试点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义乌长久繁荣增添了强劲动能。
   商机总和“快”字连在一起,而营商环境就是加快发展的“命门之穴”。义乌积极打造“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城市,不仅在浙江较早地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还不断“加码”——设立了“跑一次没办成”投诉代办窗口,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让世界“小商品之都”名副其实、成色更足。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