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811期 >2020-07-02编印

代工模式下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刊发日期:2020-07-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200701151622.jpg

微信图片_20200701160310.jpg

代加工,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企业根据另一家企业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建设工厂和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支出、缩短设计研发等时间成本,寻找有资质的企业为其加工产品,自身负责销售及市场开拓等事宜,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投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代工并不是不合法,相反代工产品有着自己的优势,委托加工对企业来说,所占资金较少,能够提高品牌企业新品介入市场的速度。“贴牌”不失为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并有效降低风险的选择。

但是,“贴牌”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食品行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首要考虑的。行业人士认为,零食行业经常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安全问题,这与行业低价竞争有关。这背后的代工模式,是零食行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对于代工多个品牌的工厂来说,即使只有一批原材料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代工品牌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2017年婴幼儿奶粉行业“兰特黎斯涉嫌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影响多个代工品牌,当时兰特黎斯在全球范围预防性召回约625批次奶粉,销售到中国市场的代工品牌妈咪爱、赐多利均受严重影响。此外,代工产品还会遇到产品品质、产品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并且代工品牌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以儿童奶酪棒为例,该产品属于低温乳品,需要冷链运输及保存,而奶酪棒主流的商超渠道铺货需要大量资金周转。

业内人士认为,代工工厂与品牌企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品牌企业需要低价高质量的产品,但是代工企业也有自己的利润需求,在控制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增加设备,投入精力去解决品牌企业提出的需求。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认为,在当前的零食和休闲食品行业中代工模式已成为大趋势,代工模式在产品升级、节约成本、解决专业化等方面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发展。但是代工工厂和品牌商坚持各自标准和要求,缺乏统一性,因此对于新兴代工模式国家或行业需要出台相应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行业内对零食行业的未来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为了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少行业专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可以考虑推出零食分级制度。从营养角度,她认为,可以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偶尔食用”和“尽量少食用”3个级别,根据零食的脂、糖、盐成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在另一些专家看来,更深层次的其实是零食标准的问题。目前,由于零食行业呈现小而分散的整体状况,且行业发展过快,品类繁多,新品类层出不穷,行业的标准制定尚属难事。

何继红也表示,监管部门对标准管控很严,很多标准执行和管控很复杂,很多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甚至很难对标准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并且有些标准与实际情况也不一定完全相适应。

为此,一些行业内的建议是,可以先从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推进。何继红说,“未来,希望国家能给予行业协会监管职能和手段,以便更好地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做一些辅助性宣传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