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业界总第4811期 >2020-07-02编印

牛栏山历史悠久积蕴京味民俗
刊发日期:2020-07-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在牛栏山所做的各种形式的宣传中,会在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注明一行小字:二锅头发源地。这一行字,看似不起眼,又显得漫不经心,实则意义重大,其蕴含的力量甚至不亚于“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的名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发源地”意味着正宗、正统。消费者喝二锅头,谁不愿意喝正宗的呢?所谓“正宗二锅头 地道北京味”(牛栏山广告语、品牌定位)的“底气”也正源于此,而2002年牛栏山酒厂“原产地标记”出口企业认证成功,更是一次国家层面的认定。

当然,牛栏山作为二锅头的发源地也是名副其实、有据可查。二锅头出现于清朝中期,也就是康熙年间,彼时,由于社会财富逐渐缩减,战争不断,粮食产量开始减少,黄酒在经济价值上不如烧酒,开始逐步缩小产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烧酒工艺不断发展,在此时创制出了“分级摘酒”的二锅头工艺,使得京师烧酒品质不断提高,也使原本仅被社会底层民众接受的“烧刀子”,逐渐被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并逐步取代黄酒成为社会主流。

二锅头在京城方兴未艾之际,康熙五十八年的《顺义县志》卷二“集镇”明确记载,牛栏山酒肆茶坊等“铺店亦数百家”;其“黄酒、烧酒”为远近闻名之“物产”。也就是说,康熙年间,牛栏山古镇有多家烧锅(经考证,是在牛栏山镇安乐村一带出现了十数家烧锅,统称安乐烧锅)。古镇经济繁荣,每逢二、四、七、九有“集”,聚集了大量商号和本地“酒客”。《光绪顺天府志·物产》中记载,京城烧酒酒坊,按照区域划分,京东通州一带酒坊产品称为“东路烧锅”,西直门以及京西一带出品为“西路烧锅”,大兴一带出品为“南路烧锅”。显然,牛栏山属于“东路烧锅”。

很多消费者执着于究竟谁是“最早的”?这也是牛栏山与某友商谁更“正宗”的争论由来。为此,牛栏山做了大量的史学考证,二锅头就是积蕴了京味民俗文化,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产生出来的。从它的产生到发展,再到后来取得整个社会的认同,源起就是最基层、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显然,由官方制定的“志”不会对二锅头作过多的记载、叙述。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北京作为帝都,延续着崇文重礼、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精致入微的文化传统。“烧刀子”产生后,显然难以满足不同阶层饮酒需求,为适应各阶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北京各路烧锅竞相提升工艺水平,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牛栏山。因此,仅以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说牛栏山是二锅头发源地是没有疑问的,至少也是二锅头发源地之一。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古镇牛栏山自古以来就因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酒业十分发达。因此,康熙五十八年的《顺义县志》所记载的盛况并非彼时才出现,而是对当时牛栏山酒业状况一个时期的记述,排除了二锅头工艺出现以后,再传到牛栏山的可能,而是当地的酿酒师与京师其他各地同步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创制出了二锅头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烧酒工艺。反映在现代也是如此,尽管都是产自北京的二锅头,但是,各品牌彼此间也略有差异,追根朔源的话,概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