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809期 >2020-06-30编印

宅家健身也不是“一个人在运动”
“云健身”练出新时尚:互动分享,“打卡”监督,直播授课
刊发日期:2020-06-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的健身人群从户外转至室内,从线下改到线上,由此催生一场全球全民“云健身”。

线上“打卡”很新潮 互相监督更有劲

“里程3.1公里,平均配速5分51秒,用时18分钟,消耗184千卡……”6月10日晚上8点23分,万芹在朋友圈发布了当天在运动软件 Keep上的运动记录。每日完成户外跑3公里、瑜伽1小时的健身打卡,已经成为她朋友圈每天的固定动作。

受疫情影响,过去的几个月里,线下健身暂时受限,为线上健身打开了一扇门。在健身房琳琅满目的健身器械中挥汗如雨的传统健身方式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居家健身。在客厅做瑜伽、练气功以及线上打卡,成了很多人的健身选择。

“虽然一个人在家练习,但一群热爱健身的人一起相约线上运动,分享感悟、交流经验,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坚持。”万芹表示,虽说健身是个人的事情,但如果能有人一起相互打卡“监督”,确实会更有劲些。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如今提到健身,很多人想到的是该用哪个健身APP。Keep、Fit Time等为代表的线上健身APP快速崛起。记者在应用宝搜索关键词“运动”,可以发现100多款健身应用,其中Keep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5亿次。

“手机健身APP很容易上手。从瘦腿、练翘臀、瘦腰,到瘦手臂、塑肩颈,想练哪里练哪里!”说起线上健身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海口市民刘芳华的感受和刚开始那会儿不一样了,“最初健身是为了产后减肥,现在更注重身体健康,适度运动搭配合理饮食,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过去,刘芳华没少在健身房办卡,但很难坚持,“主要是时间难以保证,下班后要照顾孩子,往返路上还得花时间。”自从开始了居家锻炼,时间的问题解决了,运动习惯也养成了。

线上带动线下 练出新感觉

用矿泉水瓶当哑铃,用凳子当腹肌板,用毛巾拉伸……因疫情宅在家的时间,海口某健身中心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分享居家科学健身小妙招,吸引了上万人观看。

该健身中心教练阿伦介绍,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线上健身的分享活动渐渐转移到线下实地教学。线上分享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复工后,陆续有粉丝直接来报名线下健身课程。

“说起来,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分享健身视频,我们店的教练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了,只不过在疫情期间更新视频更勤一点,直播次数更多一点。”阿伦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观看量不是很多,慢慢才有了些关注。

“观看量最高的时候有500多人。”阿伦坦言,线上“授课”有利有弊,利在于让健身教练、健身房保持了一定的“热度”,弊在于线上授课在场地和器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家里没有器材和场地的,健身效果将大打折扣,而且有些是比较专业的动作,没有教练的指导,市民也不太能做到位。”

云健身讲科学 量力而行很重要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张欣欣认为,“云健身”给全民健身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是进一步唤醒了大众的健身意识,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对于很多人来说,“云健身”养成的运动习惯还是会有所保留,这和业内一直追求的培养大众运动习惯的目标是一致的。

“‘云健身’的优点是获取健身渠道多、参与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但缺点是动作上不能及时获取有效指导。”张欣欣说,因“云健身”是市民本人自己在家领悟健身动作要领,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保证科学性。

万芹建议,云健身的初学者,条件允许时,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查看自己的动作是否做到位。“动起来总比不动要强,在锻炼身体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视频去模仿。”万芹建议,刚开始健身的人群一开始锻炼的时候时间不要太长,可以逐日递增运动量或者先小量定量坚持。

万芹提醒,特殊人群比如体重超标人群,不推荐跑步健身,可采用游泳的健身方式,心脑血管病人群可以采用慢走的方式,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人群可以采用空中蹬自行车等方式达到锻炼目的。

此外,万芹还特别推荐第九套广播体操,这一既经济、实用,又科学的健身方法。研究发现,第九套广播体操对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以及改善血脂、血糖代谢状况等均有良好效果,长期坚持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促进呼吸系统功能改善等均有积极作用。          (健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