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伟
也许我们长久地不知前世从何而来,但我们生来便常常追问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身上的血脉却总是提醒我们,一些三槐往事如此悠远动人……
像敦煌壁画上那些盛唐里反弹琵琶的乐神,飞舞千年,依然大弦小弦声声急雨落玉盘;似一张驶向黄鹤楼的孤帆,在浩浩汤汤的汉江上,诗意地起起伏伏,历经骤风急浪,却无法驶出后世子孙遥望的眼;若鄂西北境内琵琶滩沿岸一阵阵雄壮低沉的纤夫号子,在发黄的残简里忽近忽远,和着屈原的楚歌,如滚滚西水余韵淙淙。
最久远的三槐记忆,莫过于《资治通鉴》、《太宗实录》和《宋史·王祐传》的共同记录:
兵部侍郎王祐受宋太祖赵匡胤所托,以宰相大位励之,彻查功高震主鞠躬尽瘁的大将军符彦卿。领命一番细探,功臣无罪,竟以家族数百性命担保相救,劝太祖放下猜忌。将军终于无恙。太祖却盛怒,贬职。亲友惋惜相门光景已去。祐笑:可知我院为何种三棵大槐?周朝起,槐象征刚直不阿、高洁清廉、学识渊博。只要子孙后辈都能学槐,即使我不能位列三公,儿孙必定可以!
果然,次子王旦受新帝宋真宗之约,登临宰相高位十二年,掌权十八载,被誉为“平世之良相”、“宰相肚里能撑船”,生后享配庙庭;孙子王素考得进士,位列工部尚书,入史书为国家栋梁;曾孙王巩,位高爵厚,醉心书画,终成北宋著名诗人、画家,留下多部传世佳作。
王巩与“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兄弟情深。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职却淡笑,苏轼愧疚感恩,特撰《三槐堂铭》记怀,综述王氏家族仁德贤能者众,盛赞“美哉盛哉,郁郁三槐,唯德之符”!溢美之词,万古回响。
史书有记,王祐1017年逝,享年63岁;自祐起,植槐荫后昆,典范传华夏,尊为王始祖;王氏堂号近百,三槐最为瞩目,人丁最盛。
不惑之年,遇族人修谱,欣然受邀撰铭,又现多年疑思:高洁刚直侠义不驯族亲何以如此多?骤然顿悟,晋公遗训已春风化雨刻骨入血!
子龙牵牛担子迁徙七十三年,落户余家坡,创业辟土子嗣如林。庚子鼠年槐月末,伟自沪驱车三千里,终返琵琶滩,解卅载思源之苦。拨蔓藤深草,揣天国音念,寻根问脉奉香叩祖。长辈引领至有泽先祖墓茔,神情肃穆庄严叙说:
道光末年,先祖王有泽驾船货运为生,家境殷实却不得后。至汉口黄鹤楼,路遇算命先生,断言其永无子嗣。一日,江中见童落水,不顾浪险飞身潜救。次年,再遇先生,猛贺其积德行善多子多孙。果然,诞下儿女一对嫡孙有三曾孙十人。
看,苏轼对王家“善恶之报,至于子孙”的定语,不仅合王侯将相,也适百姓商贾。
下山,被引入密林,荆棘丛生野草刺目静谧无声。诧异间,突见亮光处豁然开朗,古树看护残垣断壁旧瓦,农具晒场猪圈鸡舍连家。五爹说:有泽先祖上辈皆出此屋,众孙荒弃不过二十载。两百年风雪雨霜,家家筑新墅,唯此无人望,幸留此基脉,未毁变宝藏。抚触王家文物沧桑,刹那鼻酸泪自盈眶。
有泽,子龙曾祖父。子龙,吾祖父。生为世孙,深以为荣。
三槐王氏,子孙万众,约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前,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至湖北十堰郧阳青山镇王家沟。扎根六百年,枝叶散天下,琵琶滩、余家坡、白果树、大路沟、寨梁子、大沟园子、茶店、长岭、杨溪、安阳、神农架、嘉鱼、潜江、钟祥、襄阳、河南南阳、四川宜宾、辽宁沈阳、青海西宁……
戎马抗倭将军、保家护民警官、解惑授业教师、政府行政干部、激扬文字作家、商界创业精英、耕田犁地农夫、寒窗苦读学子……均以王祐为傲,以王旦为豪,以王素为敬,以王巩为骄,以三槐为美,以王姓为贵。
家族建谱耗财费心,成杨、成新、成合、成义等十余宗亲,历时四年,奔忙田间走访家院,披荆斩棘无怨无悔;亦整理出一口耳相传美谈:
嘉庆末年某日,郧阳府衙门当差的琵琶滩“镰刀皮”,东关路口遇拾柴儿郎似面熟,细听方知父亡、母子被卖至大户,经一番交涉,终救护回乡;后资助稚儿成人,赠两间草房立家,娶妻被后世俗称“大脚老太”,生七子,仅“官凹老四门”续子嗣。慈善义举无数的“镰刀皮”,逝世时山河同悲日月共泣。汉江河上下百里见人即发孝巾,以民间最高规格哀之,谓“百河孝”。其后两百载,尽管本名无法考证,世代仍惦念其恩学其风范,抢修其坟旺香时更。
槐花绽放,蝴蝶飞忙;月明星朗,圣人造访。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39年),伟大诗人屈原被贬后路过琵琶滩曾歇息留恋,并在《楚辞·抽思》中以“长濑湍流,泝江潭兮”忆此暗礁旋涡丛生、嶙峋怪石遍布的历代兵家必争重地。为琵琶滩在这部灿烂华夏的巨著留下稀世吟唱,让王家青史平添瑰丽浪漫。
琵琶滩晨风伫望,汉江水万尺映绿,柿子坡千亩叠翠,百花娇艳,十里飘香,龙脉隆隆,凤鸣丹阳,心驰神飞,合掌冥想。赏琵琶反弹,纳三槐荫凉,仰宰相光芒,读王氏篇章,望先贤帆扬,缅古屋情伤,敬壮士善良,吟屈原诗行。
望江亭飞檐玲珑,含笑佛大肚雍容,谢青山爱子,谢祖宗佑孙。一柱香敬天地辽阔,一席花敬日月苍茫,一碗酒敬众生豪放。啾啾雏鸣,咕咕鸠叫,淙淙涛歌,声声吟唱:再续三生三世,吾只拜三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