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聚焦总第4787期 >2020-05-27编印

从社交“公开链”到“私有链” 探探受95后青睐
刊发日期:2020-05-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社交这块“蛋糕”,太诱人。根据eMarketer预测,2020年中国社交网民总数将达到8.591亿人。到2023年,几乎所有网民(96.8%)都将是社交网络用户。在探探平台上,90后用户占比近80%,其中95后、00后用户成为新增主力。这一数据,显然为社交赛道带来更多遐想空间。

        探探背后的“社交逻辑”

传统社交平台是公开化的个人展示,而探探此类匿名化社交平台,则代表了未来世界建立新社交关联的趋势。在熟人社交圈儿中,你可能要融入一个圈子,贴上一些标签,别人才能识别你、定义你、认同你,从而使得你具有价值,但在探探,却不必。这里我们不讲“强关系”与“弱关系”的逻辑比对,而是从社交的“公开链”与“私有链”来分析。

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探探这种匿名社交软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实中的“过度亲密”。在东方文化中,熟人社交的特征是没有距离感,进而造成社交压力,于是我们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 ,但又开个“微博小号”在展示自己。探探带来的适当距离,反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自然、主动,在无形中放下了对彼此的心理防备,对冲了那些让我们觉得复杂而现实的社交法则,给彼此一个平等的、建立关联的开篇。

在构建“私有社交链”上,探探从产品到运营并举。探探产品负责人说:“这几年,探探始终在算法及技术上深耕,基于用户需求调整匹配策略,哪怕是微末的体验感知,也会纳入到产品优化层面的考虑。”“比如针对用户在社交平台聊天的需求,探探推出了<闪聊>功能,为有意愿度的双方直接建立沟通通道;再比如,平台内置的<真心话>,为双方提供了破冰话题。这些优化不是频繁的产品迭代改版,而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觉得体验更好了,并不会产生不适和疏离感。”

交友是开放的,但表达是含蓄的,即便是那些在现实中“自闭”的年轻人,也依旧可以通过探探找到合适的人,一起聊,一起玩,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通道。

        Z世代需要“新阵地”

在Wecut发布的《00后互联网用户报告》中显示,50%的00后上网主要是为了社交,对他们来说,网络关系和现实关系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Z 世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现代化的小区中长大,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邻里关系。从传统的婚恋相亲网站,到社交论坛、LBS社交,以至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陌生社交在经历了四种发展阶段后,进入多元化形态阶段。与上一辈的QQ、BBS等相比,探探更具点对点的直接连接,更有效、也更真实。

社交需求的背后,是对认同感的渴望。95后、00后更具个性,不愿意被归为大众圈,他们渴望真实地表达自我,也渴望被志趣相投的人认同。

好的产品,总是能洞察人心。就在最近,探探上线了“发现”功能,且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关注,与发布者互动。以往用户只能看到与已匹配朋友发布的动态,但此次“发现”页中增加“附近”选项,用户可以看到地理位置相近的陌生用户的动态,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认识方式和互动机会。从用户体验上来讲,探探保持着“左滑右滑”的简单操作,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和对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推行真实头像认证等功能。据探探数据显示,目前在探探平台选择真实头像认证的功能已超过60%,大部分用户愿意以真实形象示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它来认识新朋友。“今年520,我结婚了,和在探探上认识的男朋友。”用户丸子说到。她是一名年轻护士,起初是拒绝家里人安排相亲,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的探探。这似乎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心理轨迹,从最初的好奇到尝试,最后开始接受这种形式。

从围观别人的世界,到读懂自己的世界,探探与年轻人在共同成长。随着技术手段的迭代,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探探将为用户开启未来社交之门,在成为年轻人建立新关系、发现新可能的社交场,它是虚拟的平台,却是真实的连接,是基于每个鲜活个体的独立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