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784期 >2020-05-22编印

通民心 道民意
首场“委员通道”聚焦脱贫攻坚
刊发日期:2020-05-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李豪悦 王薛淄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前,首场“委员通道”开启。由于疫情原因,此次“委员通道”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举行,来自不同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现场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注意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工智能为国民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排兵布阵 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

精准布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26人摘掉贫困帽子。

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凉山腹地交通闭塞,山路走不尽,一里十八弯,恶劣的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成为几代凉山人共同的梦想。”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回答记者提问时感慨道:“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的扶贫干部队伍。五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党和政府精准脱贫政策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紧扣脱贫攻坚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选派上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合力啃掉脱贫路上的痛点、难点,如期脱贫坚定前行。

达久木甲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布拖村集中安置点,马哈木日卓老人6岁的小孙女说:“家里的萤火虫飞走了,有了电,奶奶能看有人的戏匣子了。”“灯意味着光明和希望,它给了山区人民群众前行的力量。”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这正是如今凉山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科技抗“疫” 更精准 更智慧

赋能经济 有飞跃 有超越

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可谓大显身手,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关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方面,还能发挥哪些独特优势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讲述了这20年来,人工智能为国民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变。

“人工智能使得社区防控更加精准,更加智慧。”刘伟首先在现场讲述了一个中国基层社区科技抗“疫”的小故事。他提到在广州市中心,有着一个历史悠久,7万人的城中村社区,“一个网格单元就有2万人,但小区网格管理员只有7个人。”刘伟强调,这样超大型的社区,从疫情发展到现在,没有一例确诊病例。而做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广东基层社区管理一直都有务实创新的好传统,并且在此次防疫中使用了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

“在疫情高发期,我们如果用传统的人工去测温,手工抄表,或者物理隔离等传统手段,肯定是不行的。今年2月份,政府在社区建立了一个智慧社区防护平台、前端应用智能通道、智能摄像机,以及用智能无感远距离测温和人脸身份识别的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同时,在后台通过AI大数据,把整个小区人员进行大数据管理,形成了精准治理模式,使整个小区的人力减少了一半。”

除此之外,刘伟还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为例介绍,不仅是疫情防控,人工智能今天已经定义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小时生活圈’这样一个梦想,今天已经通过智能化轨道交通实现。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早上可以在珠海喝早茶,上午到一百多公里外的佛山工厂验货,中午可以在广州品着粤菜招待客人,下午可以回深圳办公室办公,晚上还可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接待国际客人。”

刘伟表示,这样的想象,放在20年前,我国地铁一个车站屏蔽门的控制器都需要进口的情况下,是不敢想的。“现在全球首个智慧的智能车站已经在广州正式上线,这个系统90%都是国产化的,我们只通过短短20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100年的技术实践。”此外他还提到,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筑路造桥大型基建能力的推动。

“今天在信息时代,我认为,作为以人工智能、轨道交通、5G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也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飞跃和超越。我也相信,随着我们‘新基建’、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会更加增强。”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