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778期 >2020-05-14编印

万物皆可冰淇淋?新鲜感与安全需要兼得
刊发日期:2020-05-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何 夕

随着气温攀升,各类奇葩口味的冰淇淋又一次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近年来,在网红概念的影响下,冰淇淋产品在口味、颜色、外型甚至食用方式上大下功夫,年年推出奇葩新品。

那么,商家用奇葩口味做噱头,是否真的能吸引消费者呢?

首先,在口感上,奇葩冰淇淋打破传统甜腻口味,让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得到了满足。笔者在有关于冰淇淋口味的征集帖上也看到,不少消费者是希望自己心中所想的口味能够被专业生产方采纳并批量生产的。

其次,在产品宣传上,奇葩口味的冰淇淋多走咸、辣路线,在减糖风流行的当下,这样的“盐味”零食无疑会更受关注。笔者了解到,不止是冰淇淋,酸奶也推出了“咸”“辣”“苦”三种新口味。

其三,在食用体验上,奇葩冰淇淋还增加了社交属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相比较去网红景点旅游、到网红餐厅吃饭,打卡一支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奇葩冰淇淋或许来得更加容易。

一支冰淇淋,既满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又赢得了与大众讨论时的发言权,何乐而不为?

但是,靠奇葩博取关注的冰淇淋,能否得到长远发展?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有待观察。

“奇葩”两字本身带有的双刃剑属性,会让产品生存周期缩短。因为奇葩,有话题度,企业就有足够的噱头用来营销,能更广地抓住普通消费者的眼球,更快地吸引他们购买尝试,从而顺利“出圈”。但同时,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也会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为严苛,消费者不愉快的体验、生产企业一次负面新闻的出现,都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恐慌和抵制。如2019年奥雪的双黄蛋冰淇淋,产品推出时刷屏各大社交软件,还以5元至5.8元的单价,实现半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可谓生意红火。但下半年一起“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群超标”的抽检报告,一度将“双黄蛋”挡在了酷暑消费市场之外。虽然厂家深夜紧急回应,该批次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是由于零售终端运输、存储不当,造成产品污染,但已经引起的恐慌和误解并不能轻易消除,至今在网上仍能看到“‘双黄蛋’雪糕能吃吗?”的提问。和“双黄蛋”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椰子灰冰淇淋。

奇葩产品在保证产品独特性的同时,很难兼顾产品食用的安全性。笔者了解到,传统冰淇淋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混合、过滤、均质、杀菌、冷却、添加香料、成熟、凝冻、充填、硬化、包装、贮藏等多个步骤,其中传统冰淇淋在原料混合这一步时,是用牛乳、脱脂乳、炼乳等,再将砂糖、乳粉、乳化剂等固体原料在另一容器里加水搅拌。而在产品中加入了其他“食材”的产品,例如东北铁锅炖中加入的肉松、香葱、孜然等产品,如果仍用同样的生产方式,是否会对产品的安全产生影响,现在并没有明确数据。同时,由于奇葩冰淇淋宣传的着力点在于打破传统甜酸口味,营造“万物皆可冰淇淋”的趋势,在食材配比是否科学、一般的生产流程能否保证食品安全、花哨配置是否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往往不加以重视,如此前流行的烟雾冰淇淋,使用液氮制作,虽无毒副作用,但食用时存在冻伤风险。苏格兰一家咖啡厅推出的“魔鬼之息”辣味冰淇淋,辣度指数超过了150万史高维尔辣度单位,更是号称要立下“生死状”才能吃。

笔者认为,在当今互联网社会,企业可以利用奇葩口味冰淇淋打开夏季冷饮市场上,实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整个冰淇淋市场注入新的血液,但如果希望产品能长远发展,还需要在品质和生产方面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