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769期 >2020-04-28编印

与科技、文创相结合 寻求产品突破
浙江崧厦伞城合力化解外贸压力
刊发日期:2020-04-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王 洋

 如今,有着“中国伞城”之称的浙江上虞崧厦正把疫情冲击视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将雨伞与科技、文创相结合,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增大内销,化解外贸订单减少的局面。

外贸订单减少
企业复工率已达99%

 崧厦有着一千多家制伞企业,每年雨伞产量可达六亿把,年产值超一百二十亿元。作为当地伞业产业链的核心,崧厦已基本形成伞布织造、印染、缝纫、丝网印刷、拉丝、制管、喷塑、成品伞制作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产业群,形成了伞布印染企业、伞骨制造企业、伞架生产企业、成品伞制作企业的产业链,发挥着行业上下游衔接、成品销售和外贸出口的重要作用。
 “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崧厦1300家雨伞企业复工率已达到了99%。一家伞布供应商余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工厂都已经开工,企业生产恢复正常。货运站开了,外地客商也来了。”
 “我们从2月15日就开始复工了,截至目前已经出货了约有6个货柜的产品,货值大概在150万美金。”一家制伞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虽然已经复工,但由于崧厦生产的雨伞主要用于外销,占总体产量的65%,受疫情影响,企业外贸订单遇冷的问题也突显出来。“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赶制的订单都是去年4季度签下的,后续订单几乎没有着落。”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浙江上虞区伞业协会秘书长何永昌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外贸遇冷的情况。他表示:“像太阳伞、沙滩伞和旅游帐篷等一系列产品,在旅游行业的用量是很大的,但是受疫情全球性扩散,今年从第二季度到年末,全球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我们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很大。”

纳米伞、书法伞走红
科技+文创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于以外销为主的崧厦制伞产业集群来说,为稳生产保订单,生产企业和配套供应商正在加大内销力度,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方式来拓展销路。
 “我们把书法、水墨画、福字等元素融入在伞面设计上,让它除了实用功能,又成为了时尚用品、工艺品和收藏品。将这些拥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不但提升了品牌的认知度,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浙江友谊菲诺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正致力于把文化内涵“深植”于伞中,用文创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而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则通过“防水”的纳米伞打开了销路。“纳米伞的伞面几乎不会湿,雨水落在上面就会被‘弹’走,所以伞面可以保持干燥,对于使用者来说收纳很方便。”据上述人士介绍,纳米伞售价160元一把,在国内和日本等国际市场都很畅销。
 除了企业在努力转型,行业协会也在统筹谋划,助力企业打开国内市场。“首先,我们会继续抱团伞业企业参加广交会,争取在这个国际顶尖平台上得到收获。第二是继续举办第四届中国伞城崧厦伞业博览会,通过这个平台承接大量订单。”何永昌表示。
 此外,崧厦街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会将疫情冲击作视为推动伞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契机,以打造高品质的伞业特色小镇。“一方面让企业将雨伞和科技文创相结合,提高雨伞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开拓网上市场 利用跨境电商,拓宽销路。”

微信图片_202004271240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