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766期 >2020-04-23编印

牵着牛儿奔小康 从贫困户到养牛大户的蜕变
——江苏泗洪县龙集镇王迪维脱贫记
刊发日期:2020-04-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魏静 □ 忽艳

 “一大早就在忙啊,脱贫了就是不一样!”“一天准备两次饲料、两次打扫可不能偷懒,只有牛舒服了我们的日子才能越来越红火!”江苏泗洪县龙集镇龙南居的王迪维马不停蹄地正忙着。采访当天,记者和龙南居支部书记王璞一起来到王迪维家的养牛场,只见夫妻两人正在忙着给牛喂饲料、打扫牛圈,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今年又挣不少钱吧,什么时候来村里办个讲座,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你就是我们村的大功臣。”王璞书记笑着说。
    52岁的王迪维是龙集镇龙南居二组的村民。“他现在可是村里的名人,从贫困户摇身一变养牛大户,还带动了身边亲戚朋友10多人致富,他的脱贫故事村里无人不知。”王璞告诉记者:“说到王迪维的脱贫致富路,还要从2016年说起。”2016年,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王迪维因意外事故导致腰椎受损,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无法再外出务工。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突然没了,一双儿女还在读书,经济负担可想而知。当时,这个贫困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当年他被龙南居确定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意外并没有击倒这个家庭中唯一的顶梁柱,王迪维在治病期间不停地寻找挣钱的新路子,用他的话说:“只要找到门路,脚踏实地,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既然不能外出务工,那就在家创业。经过调查筛选后,王迪维最终锁定了养殖肉牛这个目标,决定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牛经济”致富之路。
   许多事情都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没钱、没技术、没种牛……,一系列的难题让王迪维似乎又进入了死胡同,正当他为钱发愁之际,龙南居会计祖翔告诉他,针对建档立卡户国家有金融扶贫政策,村里可以帮助他办理5万元的小额贷款。这一消息让王迪维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第一次由于资金有限,通过别人介绍,从东北吉林买了4头牛回来先试试水。刚开始养殖时,牛总是生病,生长速度也慢,这可把我愁坏了。”王迪维回忆说。在上门了解王迪维的困难后,龙集镇扶贫办负责人冯祥主动帮助他联系了镇兽医站祖兆久站长,与王迪维结成“技术扶贫”对子,手把手教会了王迪维养牛的所有经验、技术,并且为他提供上门指导服务,王迪维自己也到处拜师学艺,买了一些养牛方面的书籍,经常研究,还加了几个老兽医的微信,没事就和老兽医聊天,谈技术、解难题,不断摸索总结。
 “牛刚买来会水土不服,不能喂饲料,只能喂草,1个月以后再慢慢添加饲料,2个月以后就可以喂酒糟、玉米杆、稻草等,不仅节省成本,还能回收利用。”王迪维已经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养牛技术。经过努力,王迪维养殖肉牛从无到有,从最初的4头到8头再到现在的30头,养殖肉牛为王迪维一家带来至少15万元的年纯收入,2017年,王迪维一家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头牛的纯利润最高能达到6600元,一般饲养9个月就可以出售,可比种地挣钱呢!”王迪维聊到养牛经,信心满满。现在他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在养牛上王迪维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渐渐的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致富能手,他也总是满怀感恩的说“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让我能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王迪维不光带动了他自家的四个兄弟从事养牛,同时还带动10多户本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连周边的乡镇也经常有人来向他咨询养牛技术。今年,他准备继续扩大自己的养牛事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龙集镇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王迪维2016年建档立卡初,其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为4160元,通过养殖肉牛,到2019年家庭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7853.7元。“随着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不断激励引导、我们当地陆续出现一些像王迪维这样的农村致富能人,他们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富裕。在拉动本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截至目前,泗洪县龙集镇1943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脱贫。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真正使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