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764期 >2020-04-21编印

螺蛳粉热卖
“臭味”食物为何惹人“上头”
刊发日期:2020-04-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jpg

 □ 本报实习记者 解 磊

 这两天,“螺蛳粉自由”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成为网络流行语。上个月,“我买的螺蛳粉怎么还没到货”同样在社交媒体刷屏。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螺蛳粉”发现,某著名网红品牌的螺蛳粉销售量已经高达54万份,而且已经没有现货,记者询问客服人员得知,现在只能预购,发货要排到一个月之后了。数据显示,螺蛳粉日销量约为疫情前的2.8倍。
以臭闻名的螺蛳粉为何让人“上头”
 螺蛳粉的臭是出了名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消费者葛先生告诉记者:“煮螺蛳粉的时候,满屋子都是不可描述的酸臭味,之前朋友让我吃的时候我是万分拒绝的,但是捏着鼻子吃了一口之后,就‘真香’了,从此欲罢不能,让人‘上头’。”
 明明是臭的食物为何能让人“上头”?美食博主李先生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了记者原因,辣味是一种痛觉,辣椒素和口腔内的痛觉纤维受体蛋白结合刺激痛觉传导神经通路,大脑为了缓解这种痛觉刺激会分泌内啡肽,内啡肽的作用是止痛,“副作用”则是让人兴奋,这就是人为什么爱吃辣。人体没有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而酸和维生素C划上等号,所以人爱吃酸。鲜味的来源是各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的来源是分解蛋白质,蛋白质最常见的来源则是肉类,所以人对鲜味的喜爱就是对肉类的喜爱。“臭”就是氨类物质在鼻内的嗅觉感受,但受氨基酸影响,人类的基因并没有极端排斥臭味,甚至会把臭味和鲜味等同起来,很多情况下,对于我们的鼻子来说,香味与臭味的区别并不在于气味分子本身,而是分子的浓度。所以当一种食物同时兼具“酸”“辣”“鲜”“臭”四种口味,就很难不让人“上头”了。
“三驾马车”推动螺蛳粉成为美食霸主
 螺蛳粉的爆火也是有迹可循的,记者了解到,2010年,广西省柳州市选择螺蛳粉作为城市名片,柳州市政府制定了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推动螺蛳粉产业升级并进行推广,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将螺蛳粉带入了消费者的视线,三年后,得益于螺蛳粉袋装工艺的成熟,螺蛳粉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大郊亭桥底下有家螺蛳粉店,我经常去买,后来这家店搬回柳州改为网上销售了。”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螺蛳粉的订单在十年内增长了9235倍。
 美食博主李先生告诉记者:“螺蛳粉本身作为食物的优秀素质,加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产品卖相,天生就自带网红基因,互联网也喜欢特立独行的产品,这就让时代的味蕾和螺蛳粉不谋而合。在直播行业兴起的近几年,螺蛳粉凭借其极具穿透力和画面感的‘臭’,成为了美食博主们的吸粉利器,受他们影响,上亿消费者成为螺蛳粉的拥趸。螺蛳粉趁着网红经济迅速出圈,登上了电商平台美食霸主的宝座。”
    可以说,当地政府的扶持推广,螺蛳粉自身的特质和互联网成为了螺蛳粉产业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预测今年柳州袋装螺蛳粉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大关。
疫情之后方便食品产业路在何方
 最近这段日子里,不单是螺蛳粉,还有如自热火锅、酸辣粉、热干面、速冻食品等方便速食也在持续旺销。以传统速食方便面为例,2月份以来,“方便面”热词在电商平台的搜索量就激增了200多倍。但随着复工复产后社会的正常运转,如何跟传统餐饮、外卖平台及同类竞品“抢生意”,如何满足日益挑剔、喜新厌旧的用户需求,将是方便食品厂商最头疼的事。业内人士表示,包括螺蛳粉在内的众多速食产品都需要在口味、营销上多下功夫。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方便速食食品企业都在集体“苦练内功”,纷纷提高自己的“内容质量”,形成了产业内的良性竞争环境。一个突出的成果,就是方便速食面类走向了品类多元化、口味差异化。在超市货架或者电商平台上不难看到:从油炸面到非油炸面,从鸡精调料包扩充成荤素搭配的配菜调料包,更丰富、更健康、更高端。“干干的”“酸酸的”“臭臭的”……这些在味蕾上绽放不同滋味的产品,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表示,螺蛳粉争取在产品脱销缺货的窗口期“夯实产品品质、快速调整、加快升级迭代”,则是进一步赢得市场、做大做强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决定任何品牌竞争力的,始终是产品或服务。企业乃至产业能走多远,都在于产品自身,而这也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那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大家都很优秀了,自己就需要追求下一个创新与卓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