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聚焦总第4698期 >2020-01-10编印

助力脱贫攻坚 让祖国的边疆不再遥远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边疆筑路纪实
刊发日期:2020-01-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特困地区。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紧跟党的步伐,深度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国家建设,近年来将道路修进西藏、青海、新疆等祖国边疆地区,让祖国的边疆不再遥远。
将路修进最偏远的墨脱县
 西藏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由于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加之气候潮湿多雨,常年伴有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等不良地质灾害,修筑过程极为不易。2017年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建设者来到这里修建国道559波密至墨脱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将路通进祖国土地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附近多临江临崖,坡陡、弯急、路面狭窄,来往车辆很难通行,影响项目用料供应。如果处在夏季暴雨频发期,我们项目基本上是三五天一次小抢修,两个月一次大抢修;冬季大雪就更糟了,项目每名员工都要做好准备,要在两三米高的积雪环境下除雪保通。”在项目经理周晓兵看来,修建这条公路最难最苦的要算是与大自然“斗智斗勇”了。
 2018年年初,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两天,项目附近的道路上有200多辆车因大雪困在了路上。周晓兵接到县政府的通知后立即启动了项目编制的《今冬明春公路抢险保通应急预案》,组织员工和设备参与铲雪保通。四公司承建的路段临江、临崖,多陡坡、急弯、路面狭窄,平时来往的旅游车辆和军需运输车辆行至此处都会格外小心,更何况连日降雪,路面积雪厚度已达50厘米,路面湿滑,十分危险。
 一早,穿好保暖防寒服的项目员工分为4组,就来到了积雪已没过小腿的铲雪现场。根据提前安排好的分工,大家迅速行动了起来。在生产副经理王新利的安排下3辆装载机动了起来,配有防滑链的装载机挥动着大臂上下翻动,路上厚厚的积雪被逐段铲除;张雄伟总工带着挖掘机、装载机将被困车辆一一拖至平缓地段;张人山副总工与几名工人一起沿线撒融雪剂,清理结冰的路面;安全副总监徐启祥则与后勤保障组的员工挨个为受困司机送去方便面、开水、火腿肠等食品。几个小时下来,大家双手冻得僵硬通红。
 直到夜晚9点多,又接到驻墨脱边境军队的救助电话,运输冬季军需物资的车队在返程途中被困,此时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15度,低温下路面结冰。前往救援的司机们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唯恐车轮打滑不受控制坠入悬崖。路滑雪大,20公里的路程,开了2个半小时才到,而此时军人们已被困雪地3个多小时。看到救援车队的抵达,军人们沸腾了,纷纷下车表示感谢。项目保通小组则有条不紊地帮助军车行至安全开阔地段,并送上开水、食品。经过36个小时的奋战,31次救援,在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线道路已于次日下午基本疏通。
 2019年正值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5周年,项目全体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2月25日,路面工程全线贯通,波墨公路通车在即,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将重新向世界展现她的美丽。
重新开放的边疆口岸——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位于藏西南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的樟木沟,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东、南、西面与尼泊尔接壤,为国家一级公路——中尼公路之咽喉,曾经是西藏最大的陆路口岸,2015年,地域狭小的尼泊尔发生8.1级强地震,距离加德满都仅90公里的樟木口岸也被波及,90%以上房屋垮塌,道路损毁难以估算,樟木口岸自此关闭。
 停运后,恢复开通樟木口岸一直是中尼两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为了这一刻,中尼双方积极推动,2018年,国家口岸办签发了关于恢复樟木口岸的通知,西藏交通运输厅下了死命令,要求必须在2019年5月底恢复口岸畅通。
 国道318线樟木镇至友谊桥段恢复重建工程不仅是西藏自治区重点项目之一,更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加强中尼友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对于恢复口岸畅通,推进中国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文化合作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任务。四公司临危受命,从接到通知到带领人员设备进场仅用了一周。“这里是318国道最后的八公里。受地震、泥石流影响,我们初到这里时,发现老百姓被政府有序撤往日喀则市区集中安置。当地已无人居住,是一座空城!”项目副书记谢大彬是第一批抵达樟木镇的人员,面对满目疮痍、繁华不再的小镇,颇有点“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感慨。为了顺利完成樟木口岸的再建,这些从内地赶来的建设者们与坚守口岸的移民管理警察一样,成为震后小镇唯一的“居民”。
 随着项目正式开工,施工中的各路“拦路虎”也陆续登场。项目工期短、任务重,且工区所在地——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樟木滑坡群更是世界级滑坡群之一。全线存在较大滑坡体七处,崩塌三处,泥石流影响段落两处,路基沉陷一处。
 4月底,樟木镇进入雨季,一连几个月的阴雨使滑坡体变得更不稳定。经检测,坡体一天最多位移了24厘米。面对随时可能坠落的巨石、屡屡被冲毁的便道、汹涌的波曲河水、异常活跃的蚂蟥、不定期出没的黑熊……技术员们每天的工作如同行军打仗。大多数早晨,他们都是从清理头天晚上的落石和恢复被泥石流毁坏的道路开始工作的。
 施工区紧邻波曲河,中国与尼泊尔的界河。下到波曲河底的便道最大高差达150多米,冲击钻需要拆了运下去,再进行组装作业。但连天的大雨使波曲河变得凶猛异常,山体在雨水的冲刷下松动、滑坡。修好的便道岌岌可危,即使钻机在河底组装成功,也无法顺利作业。“才几天时间,水位就上涨了两米,好不容易运到沟底的钻机也被冲走了。唉,抢修了五天的施工平台一下子又没了。”3号滑坡体负责人张人山难过地说道。
    落脚的山坡变成碎石滚入河里,搭建好的作业平台在河水的冲击下颤巍巍地晃动,原来施工的地方全都是水,但工作还要干、工期还要赶。趁着雨停,挖机在边坡上挖石头填便道,加高施工平台和道路。“下面堆料的装载机不仅要注意上面的落石,还要留意下面的河水,特别危险!”25岁的技术员李宇飞回忆抢险施工,仍心有余悸。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9年5月29日,因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断运行1495天的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口岸重新对外开放。这不仅重新打开了中尼互通有无的通道,也强化和推动了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久的将来樟木口岸定会重现往日繁华。 
用心浇注的致富路——松果公路
 松果公路是连接西藏昌都市左贡县下林卡乡松古村和果热村之间的近13公里长的公路项目。在没修松果公路之前,这里的山路又窄又险,仅容骡马单行,上临峭壁,下临陡坡悬崖,底下是波涛汹涌、流水湍急的怒江。松古村的村民想要到果热村串个亲戚都异常艰难,遇到雨雪天更是寸步难行。
 2019年4月,项目经理李自礼带领团队在怒江左岸“安营扎寨”,由于道路过窄,机械设备无法前往,项目初期,租用当地村民的骡马转场驼运生产物资,从标头到标尾一路高山险路。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自然条件,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整天悬着心,用他们的话说:“这个项目比以往任何工地都要费心,不敢有丝毫疏忽。”不管晴雨天,项目安全环保部长任松每天都会巡查工地,工人们每次看见他都半开玩笑地说:“任部长又来巡山了。”这样的打趣也没能让任松放松警惕:“不来工地看看,检查检查,我不放心。”
 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项目坚持“零爆破、少扰动、少破环”的原则,用传统的机械开挖作业,并结合现场地形地貌特点施工,开辟一条与自然环境高度契合,浑然天成的“自然路”,减少了对原地貌的扰动和对沿线设施和水土植被的破坏,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关系到七个自然村、6800人出行的松果公路修建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简化项目进场手续,左贡县下林卡乡政府主动提供项目经理部驻地,帮助项目尽快进场施工。当地的农牧民也热情地送来自家的山货,自家的果园也对项目人员开放,连家里养的鸡鸭都主动送到项目部,就盼望着松果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70多岁的牧民扎西旺布是施工现场附近的牧民,自从二公局施工团队驻扎进松果公路项目,他隔一段时间就会赶着毛驴走上十几公里山路到项目驻地给工人们送点小“礼物”,有时候是水果,有时候是山里的核桃。尽管大家多次拒绝,但挡不住老牧民热情的心。在这半年的往返路途上,扎西旺布每一次看到公路上新的变化,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每当看到像扎西旺布一样渴望着道路建成通车的热心村民,四公司建设者们就会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虽说与村民是因路结缘,可看着大家心心念念的盼望着,通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完成施工任务这么简单了。松果公路的修建将打通西藏昌都地区县乡之间通乡环线的道路网,也架起大山深处农户与外界之间的桥梁,像扎西旺布这样的农牧民就可以将自家的土特产及时送出大山,销售到城市。可以说,松果路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脱贫路,也是项目团队送给牧民们最好的礼物。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摸索积累的朴素经验,中交二公局四公司建设者近年来扎根边疆,在祖国偏远地区修建公路十余条,打通了当地居民出行的道路、沟通的道路、致富的道路,帮助当地人摆脱“出行难”的困境,畅通了边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血脉”。同时,公司在定点扶贫乡镇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积极开展调研,组织捐赠图书3000余册,援建电教室3个,在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中展现了央企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中交力量”。
      (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