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692期 >2020-01-02编印

2019年 骑行之路越走越规范
刊发日期:2020-01-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191231142631.jpg

    2019年,对于骑行者来说,这一年里关乎出行的记忆点还真是不少——“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电动自行车必须上牌上路”“ofo的小黄车少了”“共享单车涨价”“专业自行车细分更明显”“智能化成为自行车新卖点”……

                                                                            □ 本报记者 史晓菲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施行

多地实行牌照管理

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根据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由旧国标的20公里/小时调整为25公里/小时,当车速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机不得提供动力输出;装配完整的整车质量(含电池)从不超过40公斤,调整为55公斤;电动机连续输出功率由240瓦调整为400瓦。

相比旧国标,新国标的“全部技术内容”都变成了强制性的硬指标,各项安全指标不再是“选择题”,这也消除了“非否决项”留下的漏洞,从生产根源上杜绝了“超标合格车”的存在。

新国标出台后,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三部门还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意见》提出,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严格电动自行车销售监管,严格电动自行车登记使用管理,稳妥解决在用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新国标实施之后的15天也就是2019年5月1日,北京市规定辖区电动自行车上路应当依法悬挂号牌或临时标识,同时,从2019年5月1日开始,北京交警也将开始上路严查电动车未依法悬挂号牌或临时标识的行为。不仅在北京,在上海、山东、湖南等多地,也都开始或准备执行点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的规定。

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社会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不断出台,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自行车企业希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3277.6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28%。截至2019年1—9月,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2090.9万辆,同比增长两成多。

来自中国自行车协会举办的“2019中国自行车产业大会”的消息称,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轻工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趋势。其中,自行车行业特别是电动自行车成绩格外亮眼,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20.15%,利润增长16.92%。目前,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4亿辆、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均位居世界第一。电动自行车目前年均产量超过3000万辆,年产值超过千亿元。自行车行业持续保持健康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同时,目前,中国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已累计出口超过10亿辆,进入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

产品结构悄然变化

市场细分加速

在“两个第一”的背景下,传统的自行车产业如何寻找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全国自行车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完成产量2999.9万辆,同比下降7.6%;同时,产品结构也在悄然变化。

“目前,通勤车在下降,学生车在提升,山地运动车则大幅提升。”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总裁王朝阳说,传统自行车市场规模持续缩减,行业集中度提升,新生物种包括平衡车、滑板车、助力车等开始增多。

天津富士达集团中国内销市场总经理景毅龙则表示,从内销市场来看,虽然近几年通勤类产品市场在下降,但很多人上下班仍需要通勤车,尤其是品质比较稳定的通勤车。对此,富士达以出口韩日的产品标准,对内销通勤车作了改进,一方面获得了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与此同时,运动自行车市场商机不小。《2019年中国运动自行车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运动自行车销量增长显著,如捷安特1月份至8月份销量增长20%,闪电(specialized)中高端市场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

新技术是创新的重要内容。权威人士认为,自行车行业要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学研用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要加大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变速器、轻型新材料、新型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推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结构优化。

提升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自身的技术改造和研发,还有与外部新技术开展嫁接。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表示,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自行车行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大数据应用让行业创新变得更有支撑。

刘素文认为,新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深刻影响着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自行车行业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大力度的产业链、价值链重构。要大力推进跨界融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大力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要推动自行车产品形态、管理运行方式深刻变革,激发增长潜力,拓展更大市场。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覆盖360个城市

哈啰出行、美团、滴滴“三足鼎立”

2019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平台经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共享单车的兴起给自行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各品牌之间竞争激烈等原因,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逐渐进入下沉期,给整个自行车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共享出行蓝皮书)分析,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有1950万辆,覆盖全国360个城市,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人次,日均订单数达到4700万单。相对前两年的大起大落,进入2019年行业发展增速相对平稳,趋于理性,逐步形成哈啰出行、美团、滴滴“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共享出行蓝皮书主编、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表示:“公交体系难以满足庞大的出行需求,而共享出行可以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灵活、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细化了城市的交通网,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选择,还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减少了大气污染。”

集体涨价,提升运营效率

未来用户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而面对2019年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和质疑,蓝皮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当前企业不再是靠烧钱补贴来获得用户,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精细化运营发展上,运营效率决定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是也共享单车企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蓝皮书预测,伴随着共享单车进入理性发展期,未来各级政府部门将会依据共享单车企业的服务水平进行更为科学的分类化管理,总量控制等政策有望放开。针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问题,未来需要政府和企业相互配合,在终点区域做好电子围栏管理工作。而在非重点区域可以适当放宽管理,增加用车的便利性。

蓝皮书表示,在共享单车逐步进入理性运营的阶段之后,前期的总量控制问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讨,最终在百姓出行方便、公共空间有效利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中找到最佳利益结合点。

蓝皮书认为,未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还将会持续增加,时长交易额将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从长远看,预计到2025年城镇人口将达到9亿,共享单车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