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669期 >2019-11-29编印

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工业设计 中国发力补短板
刊发日期:2019-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业设计是什么?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鼠型剥橙器、三合一削皮刀、立体魔方插座……这些实用好物设计独特,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指出设计能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之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设计怎样改善生活?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到飞机,下到衣架

    工业设计无处不在

   北京上班族小张,经常会在电商平台上标记并给好友推荐一些家具、装修类的实用好物。“免安装鞋架、衣柜分层隔板、夜光插座贴等等,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是大大提升了我生活的幸福感。”小张表示,这些设计感较强的家居用品比起同类普通产品而言,价格稍高,但实用性很高。

   据介绍,工业设计是对所有工业制品设计以及人为系统设计的统称,上到航天飞机、坦克、装甲车等重工业,下到水杯、台灯、衣架等轻工业,还有UI、HMI等界面交互也都涵盖在工业设计的研究范畴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工业设计不只是对实物产品的研究,还有涉及对服务系统,产业模式的研究。因为一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使用,再到回收,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单独考虑某一个部分是不可行的。

   此次《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制造业设计能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能够为产品植入更高品质、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能够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够推动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

    用4年时间

    补上制造业领域设计短板

   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但谈到工业设计第一阵营,消费者大多先想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在制造业许多领域,仍存在着明显的设计短板,特别是在设计基础研究与数据积累、设计工具与方法、设计人才培养、试验验证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亟待加强。

   “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成本、质量的问题,也有设计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对记者说,“过去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数量、追求规模的扩张,但是在产品的功能、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在整个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和价值链体系里,设计是我们的短板,影响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需要将产业和文化相结合、产品和艺术相结合,使设计在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争取用4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有效改善,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创建10个左右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发展壮大200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100个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中国工业设计门槛较低,还没有形成系统、被普遍认同的学术体系,有些人简单地将工业设计等同于美工、视觉艺术等,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型“好看”。事实上,工业设计中,消费者、使用者本身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必须考虑实用性的提升,不能“中看不中用”。

    营造公平开放的设计环境

    如何推动工业设计尽快上台阶

人才培养将加快。《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要改革制造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设计师人才发展通道。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鼓励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协作办学,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向设计教育领域。加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培育力度,探索纳入人才积分落户制度。鼓励具有大型项目经验的设计师设立个人或联合工作室,担任社会兼职,在市场中发挥作用价值。

   营造公平开放的设计环境。设计离不开研发创新,设计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保障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设计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维护行业竞争秩序。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顺应设计产业发展实际,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外观设计保护,适当扩大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客体的范围。

   “鼓励设计研发创新重点是要形成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环境。”魏际刚认为,设计师进行了辛苦的创新,但是由于“山寨者”的抄袭,优秀的原创设计被挤出市场,这对于设计而言是致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设计师的辛苦付出和创新精神,这样中国工业设计才有可能长远地走下去。”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