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665期 >2019-11-25编印

“国潮”IP大热 文创产业如何掀起更大浪潮?
刊发日期:2019-11-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191122161503 副本.jpg

11月5日下午,第三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的主题论坛“传统文化新场景——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在广州大剧院开讲。多位文创行业大咖以“创新”为关键词,围绕“新文创”“新国潮”“新形势”“新流量”“新技术”“新发展”,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探索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文创产品需要思想载体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如何开发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文创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广东前山乡土文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子立表示,文创的载体很多样,“中国的美从人文到自然几千年来延绵不断,我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东家创始人朱见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情境式文化,不是通过定义来呈现的,应当将传统文化场景化、体验化。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发包括多个领域和维度。

蓝雀工坊品牌创始人、非遗景泰蓝技艺传承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陈锦增指出,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载体、需要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挖中国的传统文化。

JRY珐琅工作室创始人、珠宝设计师、FGA宝石鉴定师易水寒认为,当下文创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让一个产品表达原有寓意的同时又能够做出差异化,从产品的细节上被人记住。

    中国产品需要国际化表达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品如何走向世界?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在演讲中以个人设计作品为例,讨论了中国产品国际化表达的方法。他的雕塑作品《功夫》以佛山瓷器文化和功夫文化为元素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亮相后引发巨大影响力。

舒勇指出,通过一件艺术作品来呈现文化,是一种思维的转化。艺术作品不应该是单向的,应该是多向的、互动的,让大家参与进来。《丝路金桥》以赵州桥为模型,用现代的方式和语言转化成一个新的作品,借助世界超级盛会的机遇,转变成一个超级符号。

舒勇认为:“文创产品如果能够承载思想,能够拥有一种信仰力量和文化深度,那这个产品就有很强大的生产力。它不仅仅只是一个视觉形象,更有文化意义和思想意义,产品不再仅仅是一件产品。”

    “国潮”带来机会和新挑战

“国潮”是近两年文创产业的热词。在“国潮”复兴的浪潮下,如何与时俱进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开发更多的文化IP,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行业问题。

《国家宝藏》IP运营方、北京物喜堂文化有限公司CEO 张淼指出,“国潮”其实就是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叠加造就的一种新风尚。

这样一种新风尚给人们带来了两个大的变化:第一,传统的老品牌通过与年轻人审美、潮流的结合,得到了一个新生命力的焕发。第二,很多新兴的本地品牌通过拥抱年轻人的审美,得到一个品牌的销量的迅速提升。

所以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也给所有的文化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北京执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照慧认为,国潮是对文化IP的重新解读。她认为文创产品要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年轻人的新消费、新体验、新需求。

刘照慧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数字化层面下手,在科技时代寻找人们和文化之间的交互方式。二是与产业的结合。IP需要延伸、形成产业化、形成国潮。三是国潮不能成为一时的潮流,产品的机制创新是更加核心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