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665期 >2019-11-25编印

年轻人希望从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变潮流 非遗也成扶贫“好帮手”
刊发日期:2019-11-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jpg

本报记者 李豪悦

如今,传统文化在消费领域散发的魅力,正被无限挖掘。“国潮”文化大行其道,非遗重回大众视野,部分地区甚至依赖“传统”实现脱贫……传统变潮流,年轻人热爱带着传统印记的商品,并用积极的消费行为,助推充满传统元素的商品呈现越来越多的活力。

    年轻人成传统文化“真爱粉”

     90后、00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正在超越上一代人。11月10日,腾讯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并愿意购买文创产品。此外,七成年轻人希望从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

年轻人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故宫文创”成为传统文化转型成功的代名词后,文创产品也呈现出势无可挡的消费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文创产业增加值增加了66.09%,占GDP的比例在2017年达到4.29%。另有数据表明,30岁以下(90后)人群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力军,占据一半以上,其中52.7%的用户在文创领域的消费属于高消费。

带着传统文化属性的优质动漫,也在年轻人的“自来水安利”下,登上国际舞台。被称做国漫巅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达49.72亿元,不止在国内刷新更项记录,还在日本、泰国等国家获得网友好评,并将参与2020年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的评选。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国漫大作《大圣归来》《大护法》《白蛇:缘起》都在口碑票房实现双赢,再一次印证了动漫和传统文化结合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传统由过时变为新时尚

年轻人不止对传统和现代结合过的文创产品以及国漫感兴趣,对厚重历史进行传承的商品,也受到了90后与00后的热捧。

近年来,汉服渐渐有从小众变为大众的趋势。淘宝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男装排行榜的第十名。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指出,2018年购买汉服的人数同比增长92%,汉服配饰、汉服体验馆、汉服租赁等相关产业都随着汉服热相继崛起。

与此同时,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下,曾经一度式微的非遗产品也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还成为帮助部分地区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据报道,从2018年至2019年,影视剧相继带火“绒花”、建盏、油纸伞等非遗产品,动辄等待一年半载的现象,正在成为不少非遗热销品的常态。

而非遗产品的热销也促使了非遗产业在脱贫致富方面凸显出更大的价值。如贵州的麻料村,曾因当地收入问题,银匠纷纷外出务工,致使麻料村变“空心村”。如今随着非遗商品市场需求的扩大,麻料村凭借着银饰锻造技艺从“空心村”变成“人气村”。无独有偶,云南的新华村通过发展传统金属工艺品,发展旅游消费品,从国家级贫困村(1997年)到农民人均纯收入17241元(2017年),工艺品加工销售收入近21亿元,综合贫困发生率低至0.53%……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早前还公布了《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两个文件,让“非遗+扶贫”的工作,在贫困地区执行的更为深入和具体。

互联网的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平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喜欢和购买相关产品,而年轻人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又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时代具有新思维的青年人,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他们借助社交平台迅速形成小圈子,创造花样繁多的小众文化。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无论是老一代人,还是数字新青年,都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