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新闻总第4661期 >2019-11-19编印

蚕桑产业蓄势“破茧成蝶”
——看四川盐亭嫘祖蚕桑产业如何走创新发展之路
刊发日期:2019-11-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191112204135.jpg

在四川绵阳,有一个县城因蚕神嫘祖而闻名,这里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是蚕桑丝绸发源地,它就是盐亭县。

深耕蚕桑文化,依托优势资源,盐亭制定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新建桑园3万亩”的发展目标,精准定位进行产业布局,紧锣密鼓建设蚕桑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头引领规模化经营。

古老的蚕桑产业,正逐渐“蝶变”,成为朝阳产业!

    资源富集  追溯蚕桑历史文化

四川是世界蚕丝业发祥地之一,有5000多年栽桑养蚕历史。

作为嫘祖故里的盐亭,早就因蚕丝闻名于世,从唐代丝织业盛极一时开始,延至宋、元、明时期,当时即为川北茧丝绸贸易集散地。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桑丝绸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扶持农民栽桑养蚕,投资兴办丝绸加工企业,使蚕桑丝绸业一度成为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支柱。

资料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县丝绸企业多达32家,生丝、绸缎及其他丝绸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茧丝绸行业上交财政利税达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蚕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的背后,是盐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日照强,昼夜温差大,通风干燥,利于桑树营养物质积累;养蚕所需的光线、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分布均匀。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7年,“四川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反映盐亭蚕桑民俗文化的“蚕丝祖神传说”、“蚕姑庙会”、“耍蚕龙”、“桃子龙”、“水龙”,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占先机  聚力发展蚕桑产业

中国人自古就有丝绸情结,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出去旅游的大妈们、小姐姐们都要戴上丝巾拍照,五颜六色的丝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市场!如何利用优势资源,抢占市场先机,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根据《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盐亭制定发展规划,为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描绘蓝图:制定出台《现代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行动方案》《盐亭县蚕桑丝绸及中药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

目标明确,布局清晰。通过整体空间布局、纵深推进布局、配套产业布局,力争到2020年,盐亭全县新建桑园3万亩,建成万亩嫘祖蚕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创“三品一标”3个,实现蚕桑丝绸业融合总产值4亿元。

在“路线图”的指引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园区上,丝源桑海蚕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开始启动,园区范围高灯、金鸡两个乡镇,桑园面积5000亩。截止到今年8月,园区已建桑园2000亩,完成40%。

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蚕桑产业发展“主力”。为此,盐亭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促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

截至今年8月,绵阳嫘桑缘科技有限公司、盐亭新丝源蚕业有限公司、四川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绵阳嫘祖蚕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近15家企业、专合组织,分别在金鸡、高灯、两河、洗泽、黄甸、来龙、茶亭等乡镇,新建桑园4000余亩,新建标准化蚕房近7000平方米。

    多点发力  打造蚕桑全产业链

以前,桑树的根、茎、叶、花、果及蚕蛹等资源大量闲置,蚕桑资源利用率不高。盐亭积极探索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用一片桑叶撑起茧丝产业,用一粒桑果打造林果产业,用一块桑园发展林下养殖。

初秋时节,走进盐亭县金鸡镇启文村,绵阳嫘桑缘科技有限公司的桑园里,连绵成片的果树绿染大地, 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的蚕桑主题农家乐里,以品桑芽茶、吃蚕桑宴、喝桑椹酒、采摘桑椹、体验采桑养蚕等蚕桑文化为特色,吸引各方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我们流转土地800亩,新建茶用桑园、果叶兼用桑园、蚕用桑园,引进桂优62、强桑1号、川桑826等20多个桑品种。”绵阳嫘桑缘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山坡上桑园说,公司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整体效益。

这家公司是盐亭蚕桑生态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不仅利用果用桑园开展桑果采摘销售,利用叶用桑园养蚕产茧,利用桑园开展林下养殖生态土鸡、生态鸭、生态鹅,还开发生产桑芽茶、桑叶茶和桑椹酒,建设蚕桑主题农家乐里等。2018年,公司实现产值 500万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目前,盐亭的5家蚕桑产品加工企业,具有年加工鲜茧600吨、生丝140吨、绸缎30万米、桑叶茶30吨的生产能力。

如今,在盐亭种桑养蚕,蔚然成风。通过探索创新、多点发力,多元化发展蚕桑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持续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高 科 杨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