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650期 >2019-11-04编印

别让充电成了电动自行车的绊脚石
刊发日期:2019-11-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贾淘文

随着冬季供暖季的临近,各部门的安全防火工作也正式开始。近期,不少小区的业主都收到了物业发放的《安全防火告知书》,其中:禁止在楼道和家中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引起笔者的关注。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今年6月国家应急管理部也发文指出,坚决避免人车同屋,不要在楼道、门厅等室内公共区域充电,更不能在房间内停放充电;要在固定的充电设施上充电,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充电,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要建立集中智能的充电装置。

近年,由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最近,山西太原某小区2层住户在阳台为电动车充电,导致电池爆炸引发火灾。惨痛的教训和密集的安全知识普及,让消费者对于充电安全烂熟于心,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充电不慎可能引发的后果。但是,消费者担忧充电安全的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我不在家里充电,该去哪儿充呢?”

确实,没有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庭财产去以身试险,但是别无选择的境地,也属实是无奈之举。

笔者调查发现,缺少公共充电站、充电桩资源分配不合理、充电价格高,成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需求,同时又降低充电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有四处着力点,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其一,恢复便民存车处。一些小区的公益性便民存车处,大多已经被占用或者转做它用。不仅造成了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还损失了一个最为合理的充电场所。因此,恢复便民存车处,增加充电设施,既可以满足充电需求,又有效解决了电动车乱停乱放。

其二,均匀规划小区充电站。现在一些新兴小区配备了自行车充电处,但是存在了充电区域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大型社区的充电区距离业主住所比较远,停车充电后要步行5分钟以上才能回家,这让很多业主觉得不太方变。建议打散集中的充电区,将充电资源平均分配,让每栋住宅楼都有最近的充电站,打造充电10米回家路。

其三,联合互联网企业拓展共享充电服务。共享经济是当今社会流行的消费方式,建议一些有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共享充电宝和快递驿站的成功模式,结合到共享充电的项目中。通过共享模式,将优先的充电资源扩大,让更多的业主,通过自助扫码、自助结算、包月优惠享受到更为便捷、更为安全的充电模式。

其四,加大电池和充电产品的监管力度。在充电引发的事故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劣质的电池和劣质的充电设备所造成的,笔者搜索各大购物平台发现,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相关产品五花八门,从十几元充电器、到几百元电池、增加电容的外挂设备。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电动自行车充电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质量指标和管理体系,净化充电及电池产品的市场,把劣质商品赶出市场,为消费者一个安全的产品使用空间。

协调解决好电动自行车发展的中的瓶颈,不仅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能为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提供健康、正确的发展保障。

一句“该去哪儿充电?”看似无关紧要,但是背后却折射出了整个行业的短板。如何让电动自行车用的更安全,走的更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别让一个充电安全的“小问题”,成了大产业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