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新闻总第4648期 >2019-10-31编印

一周39起 “注销校园贷账号”新型网贷骗局瞄准90后
刊发日期:2019-10-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从裸条网贷、暴力催收,到大学生因身陷网贷最终自杀,网贷平台的乱象层出不穷。今年央视315晚会上,“714高炮”借款平台被曝光后,不少人对不良网贷的危害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然而,近期“注销网贷账户”这一说法却成为了不法分子诈骗的新套路。

10月15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自8月份以来,广州市反诈中心日均接到10名以上市民报警,称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网贷客服”,以“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进行诈骗。

实际上,这已经是广州公安针对“冒充网贷客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第五度发出紧急预警。近来,广州公安、平安茂名、广州公安厅均发布消息提醒市民称,近期广州市冒充贷款平台客服的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多名90后中招,受骗金额最多达几十万元。数据显示,短短一周时间内这类案件发生39宗,占总电诈案件数29%。

据了解,这类新型骗局之所以让人连连中招,不仅因为不法分子知道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还能说出他们的身份证号、紧急联系人、学校名称、地址,甚至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因此许多受害者被骗后仍浑然不觉。

冒充的平台客服

9月29日,刚刚大学毕业的车某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360借条”的客服,并声称查到车某在大学期间,曾经在网贷平台注册过账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车某须配合“客服人员”注销大学期间注册的网贷平台账号,否则会影响到车某的个人征信。

随后,对方又在电话里报出了车某当时在平台上填写的个人信息,车某信以为真便按照要求添加了其QQ号 ,并按照对方的指引,把“360借条”的额度提现出来并转账到对方提供的私人账户。客服声称核实账户余额已清空之后,就能把车某的网贷账号注销。车某转到该平台的钱也会自动偿还提现出来的贷款,不产生任何费用。

成功转账后,客服称自己在后台查看到车某在其他借贷平台也有注册信息,导致后台无法为其进行注销。车某信以为真,接着按照客服的指引下载了“支付宝”、“京东金融”、“小米贷款”等各大网贷平台借贷,提现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号。

在此过程中,车某也对客服的身份产生过怀疑。为消除疑虑,客服还给车某发了所谓的“工作证明”等文件。在陆续转账7万余元后,车某因两张银行卡被限额,越想越不对劲,才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了诈骗。

以上便是警方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据悉,除360借条之外,不法分子还会自称是分期乐、小米金融等网贷平台的客服。

据广州市反诈中心披露,近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一位90后事主报警,称当天接到自称“分期乐网贷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被告知在校期间曾办理校园贷。事主反驳“没有办理过贷款”,对方辩解“可能是学校的人帮办理的”,并告知事主“现在不贷款的账户需要注销,但要在所有贷款平台上额度清零才能完成注销操作。”事主轻信,于是添加对方QQ,根据其指引操作,先后在分期乐等6个贷款平台贷款共11万元,分11笔转账至对方提供的账号,随后被亲友告知是诈骗。

此前也曾有消费者向本刊反映称,自己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以注销“校园贷”账户的名义套路其在不同平台贷款后转账给对方,共被诈骗2万3千元。对方不仅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还知道自己在小米金融APP贷款时间及贷款记录。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除了冒充网贷平台客服外,不法分子还会自称是某银行的“金融客服”来行骗。

90后群体成目标

据警方介绍,这类新型骗局近期在广州地区连续多发,被骗人群以90后青年群体为主。

据广东省公安厅消息,9月29日以来,冒充贷款客服注销贷款账号类型的电诈案件在广州天河区出现井喷式爆发,短短7天时间共发生39宗案件(占总电诈案件数29%),涉案金额198.6万元,受害者以30岁以下学生和毕业生为主。

骗子的诈骗理由通常有两类:针对在校期间曾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受害者,骗子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而针对在校期间没有注册贷款的受害者,骗子会称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有贷款记录,甚至未还清,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等说辞对受害者进行威胁吓唬。

社会经验不足、不明真相的受害者很快便相信了骗子的这套说辞。又因为骗子知道受害者的真实姓名,还能说出他们的身份证号、紧急联系人、学校名称、地址,甚至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因此很多受害者被骗、背上债务后仍浑然不觉。

业内人士指出,应届毕业生往往社会经验不足,缺乏金融知识,受到网络上关于校园贷、征信等新闻的影响,对网贷一知半解,害怕影响个人信用,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而个人信息的泄露更让骗子能够找准要害,让受害者深信不疑。

据了解,为避免群众财产受到损失,广州警方从10月12日起,连续3天通过“广州市公安局”政务短信端口向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容易受诈骗的高风险人群推送预警短信。警方提示,请勿相信清除贷款记录、解除贷款绑定身份、注销贷款账号等伎俩,陌生人要求转账都是诈骗。遇到类似问题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

从源头打击诈骗

上述诈骗事件的发生,意味着网络诈骗分子已逐步从广撒网式的操作模式,转变成精准诈骗。那么诈骗分子为何如此清楚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贷款记录?其中问题值得业内关注。

  可以看到,分期乐、360借条、小米金融等都是诈骗分子曾经假借过的平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平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遭到泄露。平台运营方在技术层面的信息维护可能存在程序漏洞,使得用户信息被黑客攻击、截取,也不排除第三方通过爬虫技术非法获取并出售消费者信息谋利的可能。

  实际上,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已经指出,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5千元以上可入罪,违法所得在5万以上的,即可构成重刑。但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不是个例,数据黑市横行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确实存在的乱象。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巡视员、副局长张宏业近日指出,从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件来看,当前网络犯罪呈现三大特点,分别是网络犯罪牟利性日益突出,推生了协同共生的黑色产业链条;网络犯罪的精细化程度大幅提高,催生了专业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伙;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大大前移,催生了大量新的犯罪形态等。

“其中保存个人信息的企业、监管部门等主体责任需要厘清”,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互联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技术仍需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也丞待完善。

本刊注意到,今年9月以来,浙江、广东等多个地区的个别第三方金融大数据公司业务中涉及非法收集、留存、倒卖用户数据的业务被查处。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以下简称《办法》)已经出炉,央行已经将文件下发至各银行征求意见。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终将有法可依。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数据保护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数据贩卖、电信诈骗等这类犯罪活动将会得到有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