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641期 >2019-10-22编印

坚守与创新 助力国货崛起
刊发日期:2019-10-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微信图片_20191021110101.jpg

无论是传统的衣食住行,还是新奇的电子数码,不难发现,近年来一批国产消费品牌已经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中国制造”的烙印正从产品向品牌延伸,而“国潮”这一新词应运而生。这其中折射出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与信赖,在这背后,则得益于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的活力,以及企业在创新上的坚守。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消费市场逐步建立起的品牌自信与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对广大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创品牌 由幕后走到台前  

   在民族品牌崛起的背后是企业坚守主业,专注创新研发,通过差异化发展,满足多元需求。

   波士顿咨询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将消费需求分为四类,高端产品服务、健康与品质生活方式、平价享受型消费、快消类生活必需品,例如奢侈品属于第一类,有机食品属于第二类,休闲零食属于第三类,而洗发水则属于第四类。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所谓的“高端”客户,也会同时消费四类商品。

   “在以往相当一段时间内,国产品牌商品相较于外国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看来,如今“国货”的崛起离不开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许多细分领域内,民族品牌的商品无论在品质还是附加值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在经营理念上,企业也经历了从甘居幕后“发闷财”到身先士卒“创品牌”的转变。从华为、小米、名创优品、瑞幸咖啡等国产品牌旗舰店选址来看,他们均选择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地处人流量最大的黄金位置,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印象,并确保风格的统一和一以贯之,而不是传统的大卖场风格。

   受访专家表示,“世界工厂”支撑了中国制造的发展,但也让不少企业习惯于隐居幕后,成为半成品供应商,为避免与终端品牌“喧宾夺主”,往往甘居幕后。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市场扩大,已经脱胎换骨的世界工厂也开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越来越注重品牌营销。

    多举措 助民族品牌根深叶茂

   提升品质和服务,这是做好品牌的前提,是国内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多方面入手,为优秀民族品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7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民族品牌迎来发展良机。不少企业家坦言,在一些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民族品牌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前,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产品媲美同类进口产品,但在市场上仍“抬不起头”。有关专家认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追捧,暴露出我国相关产业的品质短板,也挤压了优质国货的生存空间,相关部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为优秀的民族品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是破除准入歧视,强化引导“示范效应”。借助现在国潮兴起的东风,应形成一批有引领性的品牌。

   二是扶持工业设计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工业设计联合会秘书长应放天认为,工业设计是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国家应加大对工业设计行业的扶持,“苹果本质上就是一个设计公司,生产线主要迎合设计,而不是设计去迎合生产。”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国外很多品牌的汽车、服装、香水、红酒在销售时,都力图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潮流和时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钱,为文化附加值埋单。“民族品牌要实现品牌提升和打造国际品牌,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国文化的魅力,通过跨界思维,将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当中。”

   三是加快重建品牌质量认证体系。专家建议,应重建国家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考虑由商标行业协会和各产业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标准,企业自主申报、专家打分,同时增加消费者互动评价因素,从而推出真正有实力的民族品牌。

            (综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