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636期 >2019-10-15编印

 “人造肉”叫法不科学 称谓需统一
刊发日期:2019-10-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在很多业内人士、权威专家、相关监管部门人士看来,“人造肉”的叫法并不科学,这种说法早期来自于媒体或者机构的解读,而后被广泛应用开来。

在业界,“人造肉”通常被称为“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

“人造肉”可细分为三个品种:传统素肉制品;植物肉,以植物组织蛋白(大豆、豌豆)为基础,从口感上更接近肉;细胞肉,以动物肝细胞为起点,通过干细胞分化,让动物肌肉组织生长,从而获取肉,是一种肉的新的生长方式。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我国所谓的“人造肉”,主要指的是植物肉和细胞肉。植物肉中,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取,中国有大豆、豌豆的产业基地,工艺适中、成本可控;细胞肉,是一种新型的动物肉提取的技术方向,其可以省去很多动物养殖的中间环节,产出更高效,但目前相对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进入市场,这一现象还更多出现在实验室,目前是“人造肉”新型的科研方向。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肉制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不足,加工效率效率不高,而市场需求却异常庞大,植物肉和细胞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解决方案。”

   植物肉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提取,中游深加工、工艺制造,下游以原料方式进行渠道销售及独立以“人造肉”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在上游原材料领域较有优势。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大豆消费大国,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在“人造肉”生产环节却面临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也是目前行业面临的痛点。如何做出真正像肉的产品,增强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是很多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正在探讨的。

   “人造肉”市场热度上升,也并非偶然。健康、回归传统消费理念、环保等因素推动人造肉市场需求增长。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食品规模有望达到64亿美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美元。

   据了解,植物肉、细胞肉的应用,可以解决动物饲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检验检疫安全、激素、抗生素等问题,从而阻止部分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规模化养殖生猪等碳排放占据总量的45%,养殖生猪会带来严重的污染,植物肉则会相对会安全、环保。

   “从能效产出比上看,每产生1卡路里热量的牛肉需要消耗40卡路里的热量,猪肉的能效产出比是25:1,而植物肉是2:1;从健康角度看,我们发现,50年前,中国人日均肉制品摄入量为20克,2018年这一数字是255克,然而在这几十年里,人类的慢性病快速上升且年轻化,与不健康饮食方式有极大关系。植物肉是对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肉类的替代品,也可能成为一种革命性产品。”薛岩告诉记者。

   他认为:2040年之前,全球植物肉、细胞肉的产业化成本可以降到消费程度,植物肉将有望替代三分之一传统肉。在大多数权威人士看来,虽然“人造肉”被是一个新的应用方向,但他们普遍认为“人造肉”的叫法,本身并不成立,表达也不准确,从命名上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位产业协会人士透露,联盟协会与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交流,以明确植物肉的分类和命名,进一步规范这一行业;在监管方面,对新食品、新原料的审批进一步完善。“目前全球对植物肉产业链在监管上仍处于完善阶段,甚至在规范、立法上存在空缺。同时,行业仍存在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产业和企业仍需规模化、成本仍旧高企等问题。中国在这一行业处在前列,有责任去推动这一产业健康发展。未来这一行业将更加清晰规范,原料、流程、加工方式等环节也会更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