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专题总第4628期 >2019-09-26编印

安徽阜南医共体: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医改“逆袭”
刊发日期:2019-09-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高学治

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风雨前行,宛如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批志存高远、根植沃土,以大刀阔斧、执着奋进的改革巨笔不断抒写激情乐章的改革家们正在悄然崛起!

2015年3月,安徽省阜南县抢抓安徽省医改试点的机遇率先实行医疗改革。

目前,阜南医改已经走过四年多的心路历程,“阜南医共体”一时间竟成为最热门的医改词汇。

阜南医改初战告捷,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先后迎来华东六省一市医共体研讨会、“健康中国”高峰论坛现场会、医共体建设实务高级研修班在此召开,并被国家三部委评为“全国卫生计生先进集体”,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健康脱贫工作先进县”。

安徽阜南还被国务院医改办树立为医共体“样板县”。

2015年至今,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考察团前来阜南学习、取经,催生了令人瞩目的“阜南医改”经验。从而引发了一场被新闻界、医疗界以及社会各界称之为“阜南经验”的大讨论。

那么,“阜南医改”经验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为此,记者赴安徽,沿着阜南改革者的步伐,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改革豪情。在风生水起的医改大潮中,感受着阜南的脉动,为你解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逆袭”成基层综合医改样板县的“阜南经验”。

“沉重的”社会责任

阜南县地处皖西北、淮河中上游结合部,襟带颍淮,承接豫皖,国土面积1801平方公里,人口 173万,是传统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沿淮防汛重点县、基础薄弱县、财政穷县和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底阜南县每千人拥有床位2.1张,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11张的41%;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83人,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21人的37%;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75人,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36人的31%。

与此同时,“以药养医”也给该县原本脆弱的医疗生态雪上加霜。在取消药品加成改革之前,医院以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出售利润和政府财政补助为主要收入渠道。该县县委书记崔黎表示,阜南本身财政底子薄,政府补助“杯水车薪”;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因为缺少大型设备和过硬的医疗能力,在医疗服务上也难有较好的收益。所以,医院往往把创收的关键放在药品出售利润上,把药品收入和医务人员收入挂钩,出现了过度使用辅助性、营养性高价药品和“不输液、没收入”等现象,高峰时期药品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0%左右,大量资金浪费在药品上。

怎么办?阜南的出路在哪里?

该县的决策者在思索着、探寻着,感到身上的担子是如此之重!然而,当所有的痛苦和压力都转化成改革的动力时,危机也就成了拐点。

2015年3月,173万阜南儿女迎来了一份特殊使命——阜南县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医疗改革试点县。

从此,一场史无前例颠覆传统县域医疗发展模式的革命便在安徽阜南拉开了帷幕,皖西北淮河岸边的这颗美丽明珠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医改之路。

于是,从点题到破题,从酝酿到启动,从反复论证到艰辛调研,从阜南责任到阜南使命,并继而发酵成符合该县发展需求的阜南战略。一条承载了太多梦想的医改之路,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大幕开启。

解密“阜南医改”

自2015年3月启动医疗改革以来,阜南县的领导者们抢占安徽省综合医改试点县的先机,并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阜南医改”经验。

模式之一:打造“一把手”工程

医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党政一把手带队,并将医改打造成“‘一把手’工程”,才能更好地调动统筹公共资源为改革服务。“阜南医改”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以崔黎书记为班长的党政领导班子,对医改负总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改革。

2018年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琨到阜南县调研时指出:阜南医改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崔黎更是医改的“行家里手”。阜南卫生健康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崔黎书记的把脉设计下,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为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不是对医院有意见,而是对县委县政府有意见,是政府的责任没有落实。”作为阜南县的一把手,崔黎深感责任重大。

阜南县的领导者们认为,从另一层面上看,群众的不满和埋怨恰好给他们指出了工作的方向,从而也坚定了该县推进医改的决心。

于是,县委书记崔黎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云川亲自挂帅担任该县医改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力度空前。

模式之二: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

“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际是该县医疗行业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和统筹协调指挥中心,也是“阜南医改”形成的有效载体。

2015年,阜南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三院牵头组建了三个医共体,全面托管5家卫生院。“在医共体内,全县医疗行业的人事、财务、资产、业务等全部统一”。该县“医共体”负责人张主任告诉记者。

这三家县医院向五家乡卫生院投入600万元用于增加基础设施,选派管理人员以及医师去基层,提高乡卫生院医疗水平,并免费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

在医共体内,实施按人头付费管理,基本医保基金按95%预算预付给医共体,实行总额包干;药品集中耗材带量采购;实施编制周转池政策。2015-2018年,阜南县人民医院牵头的第一医共体,累计结余资金3000余万元;该县医疗机构大输液让利33%,临床用药让利16%,药品让利38%。患者负担大大减轻,医生的收入也翻了一番。

有关专家表示,阜南医共体建设方向是对的。它的关键在于将全民健康提升为党委一把手工程,实现多部门的合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从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各个部门、全社会、每个人都要为之付出行动与努力。“因此进一步深化、推广这一‘阜南医改’,十分必要,对于健康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模式之三:为医改破冰护航

基层医改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拓荒之举,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利益藩篱。

“医疗卫生事业是党的事业、政府的职责,改革决不能让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医改抓不好,是县委、县政府失职,是县委书记、县长不称职!”面对重重困难、道道险阻,阜南县县委书记崔黎的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为医改的顺利推进拓宽了路径,扫平了障碍。

熟悉的人都记得,改革初期,一条条来自“药材贩子、耗材贩子”的威胁短信发到县里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导干部手机上:“不让我们活,也不让你们活!”。面对威胁,县委书记崔黎拍案而起:“越是威胁,越说明我们走对了!”他第一时间安排公安机关全力破案,对不法商人进行了严厉打击。

医改前,县医院有56个到龄不愿退休的医生,有的70多岁,却把持着职位不愿退休,影响了新型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年轻医生的发展。对此,县纪委等部门及时介入清理查处,56名到龄应退人员全员办退,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被调整、处理,搬走了一批改革“绊脚石”。

模式之四:搭建“城乡一体”架构

该县围绕“强县、活乡、稳村”的目标,深化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一是强县级能力,实现“大病县内治”。老百姓看病难最主要原因是得了本地不能治的病,只要离开阜南,看病就难。为此,县级医院与优质三甲医院深化合作,通过与知名医院合作联办,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治大病的能力。县级各医院组建学科专科联盟,依托各自优势,重点发展优势科室,着力打造以新生儿急救中心、手供一体手术楼、脑外科为重点的急诊急救体系和以肿瘤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为重点的慢病防治体系,实施同城同工同酬的管理机制,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资源互通互用和差异化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办法,聘请合作医院教授为重点科室的专家,培养、指导县级医院科室业务开展,定期选派青年骨干赴合作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专科医生和学科带头人。二是提基层水平,实现“小病就近看”。全县组建三个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全面落实医共体对口帮扶指导,3家县级医院向卫生院投入3400多万元用于设施添置和科室改建;选派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副院长,重组领导班子,派出驻点医师长期坐诊;乡镇卫生院选派300余名骨干人员到县级医院免费进修。通过资源下沉和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对乡镇卫生院信任度提升,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完全可以诊治,居民就近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增村级动力,实现“未病共同防”。实施“百名医师进村室”师带徒工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凸显村级防未病和健康管理服务职能,使乡村医生成为健康宣教员、慢病管理员和县乡导诊员,随时护佑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在保障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药品零差率补助、日常运行经费和一般诊疗费的基础上,拓宽村级增收渠道,增加签约服务、医共体转诊和奖励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待遇稳步增长,推动村级服务转型,2018年乡村医生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同比提高80%。

模式之五:开辟医改新路

该县通过医改强化要素保障、悉心固本培元,让医生拥有阳光收入,回归治病救人的公益本色。一是财政倾斜扶持。持续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倾斜力度,4年来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35.6亿元。划拨土地600余亩用于4家县级医院新区建设;启动28个乡镇卫生院规划和改扩迁建,引导中心卫生院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创建和诊疗次中心建设,创建“群众满意的中心卫生院”5家。另一方面,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行机构、人事、财务、资产、业务“五统一”管理和机构性质、人员身份、资产关系、享受政策、投入机制“五不变”的县乡紧密型试点,破解医改前县乡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县乡村医疗机构真正成为“一家人”。二是信息互联互通,启动“智慧阜南”项目,建立“健康云”,“互联网+”搭建信息高速路。筛选常见病、多发病整理《疾病谱》录入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精准管理和服务。三是骨干人才引领,把人才作为医改“主力军”、健康“守护神”,实施以“一保两变三倾斜”为内容的绩效分配改革,实施县乡编制备案制和编制周转池管理,县级医院人才招聘均由医疗机构操作,人社、卫生部门做好服务,目前已完成首批700人入编。施行“县招乡用”机制,建立技术人员流动渠道,将卫生院空余编制集中交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招聘,既解决基层“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问题,也为县级医院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储备库,目前采取“县招乡用”“县管乡用”,为乡镇卫生院招录专业技术人员300余名。

用数据诠释成果

目前,安徽阜南的医改已经走过了4年多的心路历程。那么,“阜南医改”的效果怎样?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有时候,数据也会说话。

其一,百姓得实惠。实现就近能看病。形成“以急救车为转运链条”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群众主动选择首诊基层。当前县内住院率达到82.6%,较改革前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实现小钱治好病。大力推行按病种付费,改革以来,县级医院住院前50种疾病住院患者个人自付金额由改革前的1339元降低到817元,同比降低38%,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实际补偿比和县内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达到为66.2%和81.3%,同比均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共同防未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行动,全力推进心脑血管防控等三大医防融合工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有病早治、无病预防观念深入人心。目前,全县村卫生室门诊人次较改革前同比下降50%,公共卫生和防未病功能凸显。

其二,医生有激情。医院收入结构明显改善。组建医共体中心药房,以医共体为采购主体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遏制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同时调整医院内部绩效制度(药品耗材收入不计入科室绩效),破除“以药养医、以耗养医”。改革以来,县级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比降至39%,其中药占比仅为22%,同比降低20多个百分点;卫生院药占比为45%,同比降低20个百分点。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明显提高。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目前三家县级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41%,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县乡医疗机构职工年工资分别达到10.6万元和7.1万元,较改革前(7.6万元和4.1万元)分别提高40%和71%。医务人员工作热情明显高涨。医务人员找回了职业尊严,工作责任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开展新诊疗技术百余项,2018年共荣获市级以上各项科技奖励24项(其中获国家奖项3项、省级奖项3项、市级18奖项)。

其三,医院能发展。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引进及重点科室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县级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新增300余台件,截至目前,全县每千人拥有床位、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1张、1.49人和1.28人,较改革前分别提高83%、47%和42%。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通过科学制定、落实专科建设规划,县级医院收治病种结构明显优化,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明显增强,县级医院全年三、四类手术达到9600台次,较改革前同比增长3倍以上。乡镇服务能力显著恢复。乡镇卫生院全年外科手术3460台次,较改革前同比增长8倍以上,门诊就诊152万人次,较改革前同比增长60%。

专家评论“阜南医改”

四年多的艰辛探索和大胆实践证明,阜南医改不仅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路径,更为广大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增加了获得感,提升了幸福度。

同时,阜南的医改经验还先后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卫健委相关主题培训班引用推广,被山西、山东、浙江、天津等省市参考借鉴。

不仅如此,“阜南医改”也吸引了诸多领导专家的关注,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纷纷发表对该县医改的看法,尽展八方观点。

那么,专家领导眼中的“阜南医改”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7年4月14日,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在调研阜南医改时评价道:阜南医改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精神和部署。县委、县政府作为医改最为坚强的后盾,把健康融入所有医改政策,真正做到了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才实现了目前阜南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局面。

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在阜南县调研指导基层医改工作,用“五个力”概括对阜南医改的感受和认识。一是领导有力,以崔黎书记为班长的党政领导班子,对医改负总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改革;二是部门合力,阜南县各职能部门把人员招聘、医保资金拨付等相关权力下放给医共体牵头医院,全力配合医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是措施得力,阜南县围绕健康优先、能力提升、激励机制和防治结合四个关键点,提炼出一系列经过反复论证、接地气的改革措施;四是考核助力,县委政府对医改工作不但给政策,而且提要求,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案强化考核和监督,确保改革得实效;五是结果给力,阜南医改取得群众受益、结构优化、流向合理、医务人员收入和积极性提高等实实在在的效果,值得总结推广。

2018年12月,安徽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指出,阜南医改取得成效主要有四个关键。一是阜南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是取得成功经验的前提。医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阜南党政领导不推诿、勇于担当,为综合医改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二是阜南县医改由卫计系统牵头、多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一盘棋思想。三是阜南县卫计系统努力开拓创新,在省卫健委的统筹领导下,国家级贫困县做出了医改阜南特色。四是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个根本和目标,满怀激情地投身医改事业,取得多方共赢的成效。

那么,“阜南医改”经验到底是怎样“炼”成的?“阜南经验”的精髓在哪里?所有这些对于记者来说似乎是一个谜!

从另一层面上看,阜南并不仅仅是树立了大时代中国医疗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仅仅在于树立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样板,它还具有更深厚、更宽广的思想内涵,承担了更多、更重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

“阜南医改”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它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医疗改革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因此,“阜南医改”经验不仅仅属于阜南,也不仅仅属于阜阳和安徽,它还属于中国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当改革变成了一种责任,当精神和谐于实践与思维之中,在以崔黎为代表的阜南人的视角与视野里,只有对时代和社会的一腔赤诚。

“阜南医改”始终蕴含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一个鲜红的主题。阜南的医疗改革,从点题到破题,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所有这酝酿中的一切,都被巧妙地安排在了盛世的中国,当冲天的锣鼓响彻头顶的苍穹;当被热情点燃的炮竹映红了淮河两岸;一朵朵如花的笑靥绽放在所有人的脸上;一股股投身医疗改革的热浪激荡在所有阜南人的心间!

在记者看来,阜南人像黄牛,苦干而执著;阜南人像腊梅,敢于挑战苦寒;阜南人像钢铁,沉默而坚强。应该说,以崔黎书记为代表的173万阜南人是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拼命三郎”。阜南人投身于医疗改革的伟大事业,他们的脚印艰难而扎实,一步步艰辛而执著地走着,胸臆间饱含热忱,心灵里充满激情,那是让中国人永葆活力的民族之魂。他们正以梦一样的速度,向着“健康阜南”与民族复兴的未来奔跑。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