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专题总第4585期 >2019-07-26编印

零丁洋上的建桥人
刊发日期:2019-07-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林德元

一支庞大的“航母舰队”

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公里,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站在珠海情侣路上远远看去,这座巨型桥梁不过是零丁洋上一条若隐若现的飘带,但站到已建好的大桥宽阔的桥面上看珠海,珠海不过是一个高楼林立、绿树环绕的山水大盆景。

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单位有十多家,来自全国各个大型建桥集团。坐落在江西九江境内的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参建其中的CB05标段。公司从全国各个项目工地调集100多名精兵强将,带着协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美丽的南国海缤城市珠海,开始了紧张的施工建设,高峰时候,工地上集结了120多台套大型设备,海上集结了70多艘大型船舶,用项目部经理肖世波的话说:“一个航母舰队也就20多条船,可参加港珠澳大桥CB05标建设的船有70多条,相当于几个航母舰队的规模。”

说这话时,这个1979年出生的小伙,脸上现着自豪的表情,36岁的他,无疑成了几个“航母舰队”的总司令,指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架桥大海战,虽然没有战火硝烟,但在巨浪翻滚的大海上作业同样显得惊心动魄。

当巨轮“小天鹅”把重达2500多吨的承台从陆地运到海上吊装时,人们看到的是这只笨重的“大绣球”被“小天鹅”轻轻的抓起,在众船的“簇拥”下来到大桥的墩塔前,又轻轻的放下,成为航海吊装史上的神话。

当一个个1200多吨重的墩帽从预制场运到海上,由海轮起吊,在空中荡着秋千,最后稳稳地落在墩塔上的壮观奇景,让人惊叹现代化架桥技术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一艘巨无霸的架梁船,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小天鹅。

这小天鹅,并不是从北国飞来江南的候鸟,而是国内第一艘运架一体的架梁船,由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制,可架2500多吨的桥梁,它刚一亮相零丁洋上,就让兄弟项目部的建桥人刮目相看。这个庞然大物,一天正常工作使用的燃油费都要20万元,想想它的力量是如何的大。有人说,小天鹅就是这支航母舰队中的航母,围绕小天鹅的,是那些浮吊、拖轮和交通船。试想,建造一座没有栈桥的海上特大桥,没有百舸争流,怎么可能将62个承台运到海上安装?那可是2500多吨一个大家伙啊!

负责中山梁厂的郭勇经理说:在CB05项目部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小天鹅船队在建桥过程中,超过1000吨的起吊任务130多次,超过100吨的起吊任务1000多次,至于运送物资、运送工人、运送盒饭,那都需要运输船只的来回奔波。

一支习惯于陆地和江河湖泊建桥的建设大军,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了海上驾驭航母群的蛟龙。

港珠澳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时,广东省政府组织各地的建桥精英到工地参观,他们坐在交通艇上,看着几十艘船正在有序地作业,许多人眼睛都直了,感叹说:别看了,也就是大桥局的人厉害,我们一辈子也建不了这么大的桥。

还有一次,全国的建桥精英聚集珠海,要到港珠澳大桥工地参观考察,他们看着小天鹅把2500吨重的水泥构件轻轻地放在桥墩上时,有的人眼睛都潮湿了,建了一辈子桥的专家,没想到大桥局五公司的年轻桥工们,竟然成了堆“积木”的行家里手,把一座海上大桥放在了陆地上预制,然后拉到海上组装,把想象变成了现实,把海上“航母群”变成了流动的栈桥。

海轮上的沙盘大点兵

在港珠澳特大桥CB05项目海上施工现场,就有一个巨大的沙盘,放置在一艘2200吨级的海轮上。

据说这个沙盘的首倡者是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何建伟,在他制作的沙盘中,有逶迤成一条长龙的港珠澳大桥,有几十艘船只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在沙盘上摆开,每天,每艘船只的移动都是按照第二天的工作任务进行的。何建伟拿着推拉船只的长棍进行推演,调度长做记录,彭劲松副经理做高参,围在沙盘四周的各工区负责人牢记自己明天的具体任务。

这俨然是一次次临战前的预演,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司令部大点兵,这样的沙盘推演,比坐在会议室里布置任务更直观,更便于记住。

何建伟一头乌黑的头发,中等个子,浑身都有爆发的力量,是项目经理肖世波手下4个副经理之一,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他每天早上8点钟开始,乘坐交通船跑一次整个CB05项目工地,来回两个多小时,下午2点多又跑一趟,然后在黄昏时分召开生产例会,总结一天的工作情况,拿出第二天的工作盘子,只有指挥官心中有数了,第二天的沙盘大点兵才能不慌不忙,几十艘船没有窝人躲懒的事情发生。

一个不到40岁的年轻男人,因为长年四季吃饭不准点,有时候错过了送快餐的船只,何建伟一天也吃不上一餐饭,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是真的,可何建伟是实实在在饿出了低血糖,在11个月的时间里,他喝掉了20箱葡萄糖,一箱是10小盒,一盒是10支,两千支葡萄糖倒在桶里应该有一大桶,他就靠这个维持低血糖不能再低,医生说:“再低你就要住院了。”

白海豚观察园

宽阔的零丁洋,自古以来都是白海豚生养栖息的地方,成群结队的白海豚在这片海里演绎着美丽的神话。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人开始谋划着一项惊天动地的工程,人类要在这片海洋里建造香港和珠海、澳门互通的跨海大桥,从此,零丁洋变得不宁静了,白海豚的领地有了人类的梦想。2012年的那个夏天,中铁大桥局的建桥人和着全国各地建桥者的脚步,开进了零丁洋,“闯”进了白海豚的家园。

自从领地上有了人类轰轰烈烈的建桥壮举,白海豚们可好奇了,那么大的海轮吊着那么大的水泥墩子往海上堆积木,太神奇了!这些海洋里的可爱孩子们赶着看热闹来了,它们三五成群,吹着水笛,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在水面上跳跃嬉戏,甚至将赤条条的身子蹦出水面1米多高,就是想看看人类是如何建桥的。它们的眼睛很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黑色,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是靠回声定位系统,智力还没有开发到和人类一样聪明。

对于这些可爱的海洋孩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爱,既不能用粗野的手段驱逐它们,又不能让它们天天凑近大桥工地看热闹,建桥人于是动起了小脑筋。

为了能让白海豚畅畅快快地游动,在自己的家园自由觅食,CB05项目部专门开辟了一个白海豚观察园,每天派专人拿着望远镜站在高处盯着海面,只要一发现白海豚欢快的游来,就向各艘作业船发出警示,告诉正在行驶的船只:“幼儿园”的孩子们上学来了,快给它们让路。“或者,”幼儿园“的孩子们玩耍来了,快欢迎它们!”

于是,紧张作业的船只停了下来,紧张作业的机器停了下来,大海归于沉寂。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三年多里,没有一只白海豚受到伤害,也没有接到一个保护白海豚志愿者的投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和豚相处的海洋,竟然成了一个天蓝蓝海蓝蓝的和平公园!

海上绣花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个“张飞绣花”的典故,可有谁知道,一群浔阳江畔的建桥人,正在零丁洋上干着“海上绣花”的话儿呢?他们用几千吨级的“小天鹅”轮吊着2500多吨重的大桥墩身,要在万分之零点几误差的严苛标准中完成拼装,有人把这种活儿形象地比喻为“海上绣花”。

2013年9月份从云南建桥工地来到港珠澳大桥CB05项目部的徐斌,是海上装吊的现场指挥员,也是现场的施工者之一,凭着个子不大,他能在两个水泥构件50公分的夹缝中穿行,完成海上绣花的高难度拼装。吊装一个1400吨重的墩帽要与底节墩身对接,是通过222对U型钢筋相互穿插对位连接,而每对钢筋之间的净距离只有4厘米,连只手都塞不进,加之海上浪涌几米高,墩身在安装的过程中,最大晃动达到5米多,对准位置的难度非常大,好比是人在荡秋千的剧烈活动中穿针引线,无法找到那个针孔。

在安装第一个墩帽时,现场指挥员徐斌用了整整7天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摸索着对准位置的方法,既要克服汹涌的浪涌晃动船身,又要克服1千多吨的墩帽在空中荡秋千,更要观察附近有没有白海豚在看稀奇热闹。这7天里,徐斌和同事们被折腾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会儿仰着头看空中的墩帽,一会儿看下面的墩基,忙得像一群山石上蹦跳的猴子。

直到第7天,他们才通过优化巧妙地设置了导向装置,使墩帽安装顺利无误地到达指定的位置,这个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帽子”终于端正地戴在了零丁洋这个“巨人”头上。

看潮涨又潮落

在大海里建设特大桥梁,要充分认识海,要和海交朋友,还要识得海的脾气,掌握海的性格,利用海的力量,才能在海中架设桥梁。“所以,海水成了你们另一支力量强大的协力队伍,对吧?”面对聂建伟书记不无自豪地说出上面的一席话,我们这样回复他,引得聂建伟憨厚地笑起来。

聂建伟是中铁大桥局五公司港珠澳大桥项目部书记,是从普通桥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有着丰富的建桥经验,足迹遍及全国多个建桥工地。

聂建伟有观察海的经验,并指导施工人员尽快掌握海洋的脾性。这样做,在武术行业叫做借力打力,在谋略方面叫做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战术上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总之,要利用海的力量为我所用。

由于海浪的冲击是影响施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大桥的建设者们费尽心思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双壁锁口无内支撑式的钢围堰,作为预制承台墩身安装的止水结构,围堰对于浅埋式承台安装既能够止水,又大大减少了挖泥的工作量,环境污染小,主要是不伤害白海豚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承台预留洞混凝土在无水的环境下施工,不受大风大浪等环境的扰动,更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同时封底混凝土又增加了主体桥梁下部结构的刚度,减少自由长度,有效地保证了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大海的行为是有规律的,每天两次潮,平潮的时间极短,但平潮的时候围堰外的海水和围堰内的海水是一样高的。趁着涨潮的时间,施工人员赶忙将围堰内的水灌满,再把海水囤起来,等到落潮到最低点时,便有效利用落潮周期产生的水头差,力量万钧地把围堰涨开,好似一朵含苞的莲花瞬间开放。“这就是我们巧妙地利用海上涨落潮来快速拆除双壁锁口围堰的精髓。”聂建伟书记总结说。

三个小伙子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开建后,郭勇是最早一批进驻珠海的建设者,作为大桥局项目部的人员,分配在局指挥部上班,后来五公司项目部急需技术人才,谭国顺指挥长一声令下,把郭勇调到五公司港珠澳大桥项目部,在中山预制厂项目部负责,任CB05标五公司二区副经理。

郭勇属于说话不多、注重干活型的青年桥工,平时遇到很开心的事,他也只是抿着嘴微微一笑,转过身又干活去了。“我们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来源有这么几大块,一是员工自身操作失误;二是大型吊装作业;三是高空临边作业;四是用电安全。”主抓工区安全的郭勇常常掰着手指头对员工数着说道。安全事故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于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其中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做好安全计划。

郭勇深知安全的重要性,根据生产进度及时做好现场安全措施的计划,做好危险源辨识,做到“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做好用电场所、起吊作业场所、高空作业场所等各种区域的安全划分工作。“比如说,我们承台及底节墩身浇筑,这属于大型构件施工,可能会有高空坠落隐患,施工前我们把所有栏杆排查一遍,有损坏的修复好;可能有大型设备故障隐患,我们把设备检修一遍,空载试上几遍,确保设备安全;可能有用电隐患,我们把施工区域的线路和开关闸刀都检查一遍……,这样能把可能出现的隐患一一排除,确保没有一丝差错。”郭勇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娓娓道来,是一种成就感的自然流露。

1984年出生的方彬,从大桥局五公司团委书记任上下到建桥第一线,径直来到了港珠澳大桥中山基地预制厂担任党工委书记。方彬是2013年2月17日到珠海报到上任的,这天是新年的正月初八,在乡下老家,乡亲们还在忙着吃拜年饭,可在中山基地,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为首件承台墩身的预制开工忙得不亦乐乎。方彬庆幸来的正是时候,能见到一个2500多吨的大桥承台墩身用预制的方法制作出来运到海上,那是很幸运的事,谁见过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怎么建起来的吗?谁见过金字塔上的巨石是古埃及人用什么方式搬运上去的吗?没谁见过。可是今天,年轻的方彬要见证2500多吨重的承台墩身的诞生,它将成为零丁洋上一座千年古桥的一分子,让后人去考证曾经的建桥者,是如何把2500多吨的巨型预制件运到海上去安装的。

郭勇副经理带领的安全员队伍领受任务后飞奔向各个工作点。

9时整,承台墩身预制区总工程师金永忠正在进行预制前的人员和技术交底。

这是大桥五公司项目部精心准备三个月之后的开工典礼,预示着港珠澳大桥的第一个部件将在这里诞生,这个世界罕见的桥梁结构件,长为15.6米,宽为11.4米,高为4.5米,底节墩高14.29米,将耗用钢筋191吨,不锈钢钢筋37.4吨,耗用混凝土867立方米,总重量为2500吨。

八问孙国光

2014年6月13日,港珠澳大桥CB05标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全部钻孔桩施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两天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发文对CB05标的建设单位进行了表彰,号召各桥梁标段向CB05标学习。为此,笔者采访了CB05标非通航孔桥下部结构施工工区总工程师孙国光,于是有了“八问孙国光”。

孙国光是个腼腆的年轻人,平时话语绝对不多,有时候人多说话还脸红,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笔者连珠炮似的抛出八个问题,大家都以为孙国光要“塞机”,可他却用专业术语把八个问题一一化解开来,还加上些浅显的比方,让在场的人心服口服。

戴着眼镜、文文静静的孙国光绝对是港珠澳大桥施工工区一个勇猛的赵子龙,作为非通航孔桥下部结构施工工区的总工程师,他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建成一座使用寿命120年的大桥,钻孔桩基施工是关键中的关键,而作为关键人物的孙国光,要精通桩基施工的全部技术,要指导工人们精心施工,出不得一点差错。正如孙国光在八问中回答的那样:一座高质量的大桥,首先桩基施工必须过关。国家优质工程要求I类桩合格率94%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桩基施工的重要性。CB05标非通航孔桥钻孔桩一共372根,我们从2012年11月26日完成首根钻孔桩施工,到2014年6月13日完成最后一根钻孔桩施工,历时572天。施工期间,我们钻孔桩施工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而且经检测,钻孔桩I类桩合格率达到了95%,比国家规定的I类桩标准高一个百分点,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长得急了点

笔者见到胡毅湘和谢宝时,着实是吃了一惊,可项目经理的介绍中硬说他俩一个是1972年出生,一个是1980年出生。倒是谢宝自我打圆场:“我们长得是急了点。”说话间隙,还用手摸了摸他谢了顶的大脑袋,笑得弥勒佛一样可爱。

40岁刚出头的胡毅湘,抹着锅灰一样的黑脸,戴着与宽脸相配的大眼镜,一头黑发早早变成了白发,苍老已经写在了他的脸上,远不止谢宝说的“我们长得是急了点。”

胡毅湘毫不掩饰地说:“是零丁洋上的风把我催老了。”

但他的同事们却说:“胡毅湘是太劳神了,做事用心多了就越发容易老。”

胡毅湘负责的工作是现场调度,管的事可多了,工区经理黄斌和副经理郑雄都离不开他,只要他在现场,两位经理就很放心,“因为有胡毅湘,什么事都不用慌。”

胡毅湘恨死了零丁洋海底10多米厚的淤泥,那都是大海千万年的沉积物,要清理干净后下双壁锁口钢围堰,即耗时耗工又累死人,但又不得不去面对,围堰里可是容不得一点淤泥哟!

有一天,笔者听副经理郑雄大声喊:“老胡,这是最后一块,今天搞不搞得完?”

郑雄比胡毅湘大七岁,叫法有点乱。

“嗯,差不多吧,还有15米就插到位了。不过,经理你看这天,又成漏筛了,雨下个不歇,今天怕是搞不完。”胡毅湘一边看天一边回答。

“那就明天一早搞定!”

“没问题!”胡毅湘果断回答。

大海上,100多米高的“华尔辰号”全回转吊机主吊,如同一支巨大的机械手拎着最后一块模板,在“苏连海起7号”200吨浮吊的配合下进行最后的拼装冲刺。

几米高的巨浪撞击着正要合拢的钢围堰,它们想要把这只正在箍拢的“木桶”撞成一块块木板随浪漂流,可胡毅湘他们偏偏要在巨浪中把这只“木桶”箍得结结实实。

非通航孔桥有62个墩子,9套钢围堰,平均每套模板要拆装7次。围堰长17.6米,宽13.4米,高23.2米,由8块弧形板组成,总重量有580吨。胡毅湘他们每天就是在玩这些“积木”,装了拆,拆了装,在海水里掀开一个个豁大的天窗,让神秘的海底裸露在世人的面前。

说到长得比较着急的谢宝,高高大大的身材,宽脸大面却长着两块薄薄的嘴唇,这为他开口就是幽默话提供了便利,都说薄嘴皮子的人能说会道,谢宝就是这种人,说话跟刘兰芳说书似的,每说出的话都会引人发笑,因此他的人气很好,同事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干活,不枯燥,听幽默话提神。和胡毅湘一样,谢宝在港珠澳大桥CB05项目部也是经理助理,干的是钢护筒插打,预留空和实接缝施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工作比较复杂,专业性很强,说了很多人都听不懂。”他诡谲一笑,小嘴往里一收,整个胖脸就只剩下黑黝黝的肉,是个表情丰富的变脸艺术家。

人们都叫他雄哥

港珠澳大桥CB05标非通航孔施工工区副经理郑雄,个子又高又瘦,脸长、头发长,眼睛深陷,站在人群里,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很独特,给人的印象很深,同事们都叫他雄哥,叫得很亲切。

2013年春节期间,港珠澳大桥工期非常紧,人手不够,黄彬经理里里外外都要管,压力太大,急需一个能干的助手,于是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郑雄,一个电话打过去“雄哥,马上来我这里报到!”“我可以回家过个年啵?”“不行!今天买高铁票,明天到工地!”“好吧。”郑雄服从命令。

黄斌交给郑雄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大堆图纸,要郑雄以最快的速度看懂图纸,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海上施工方案。郑雄言语不多,不善表达,只是点了点头,抱着一大堆图纸就登上了摇晃的工程船,在海上一住就是半年多,工作、生活全都在长不过几十米的工程船上。他的头发老长老长,连去珠海市内的理发店剪个发都腾不出时间。半年后终于双脚接到地气了,可他老感觉地在摇晃,几天都没有适应过来。

郑雄是个内秀的人,有才华,善思考,主意多,加上做事雷厉风行、务实勤勉。在水上钢围堰整体吊装方案论证会上,郑雄一举拿出几套初步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他说:“建这座大桥使用的机械设备特别多,聚集了国内海上施工的大型船舶,如华尔辰、小天鹅、天一号、雪浪号、海天号等,如果我们不很好利用这些船舶设备,要想完成62个墩台的施工,成本将无法控制。”

在这之前,郑雄已经找施工二区机械部部长冯建平详细了解过。在施工高峰时,发电机、空压机等设备120多台套,船只70多艘,包括浮吊、拖船、交通船,都是喝柴油的大家伙。发电机、空压机可以一天24小时作业,但履带吊机因为没有栈桥,挪动很缓慢,全靠拖船帮忙,使用率不到12%;可是船舶呢,船舶的使用率就要靠人去认真安排了,船只要移位,移位要花上个一天,定位又要半天,全没有岸上车辆那般灵便。

郑雄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所有机械的租金1个月要2400多万元,合每天80多万元。光一条小天鹅船,一天不动不干活,泊在那里也要喝掉半吨油,一天工作正常使用的油要20多万元,像这样的大家伙,我们一定要把班给它排满,否则我们就损失大了。”

面朝大海,柳暗花明

肖世波作为非通航孔桥下部结构施工工区的项目经理,35岁的肖世波感触真是太深了。

肖世波碰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施工方面的困难。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标准之高,程序之严,国内罕见,是名符其实的超级工程。为降低大桥承台墩身的阻水率,大桥非通航孔桥承台墩身采用低桩埋置式承台,即需将承台埋入海床面以下。施工过程中,需在承台安装施工时创造一个与水隔开的空间。肖世波带领工区员工经过多方讨论,最后采用了双壁锁口钢套箱围堰方案止水。

零丁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会形成不规则半日混合潮和超大波长的浪,会使得处于该海域的任何船只都无法处于两个波峰之上,导致施工船舶摇摆不定,挂钩、起吊、下钩都难以精确到位。加上浪大涌急,海上钢围堰比江湖上的围堰锁口制造需要更加精密,以免风力和浪涌的作用,致使锁口变形而无法拼装。而更让肖世波感受到压力的是,港珠澳大桥设计的承台及底节墩身是一次性整体预制、一次性整体安装,这在国内桥梁施工中还没有先例。

在首套围堰的拼装过程中,肖世波和员工们边干边学,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围堰拼装了7块,即将成功时,却在2013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被汹涌的海浪打散了。

失败了!肖世波请员工们找问题。一个技术员说:“在离珠澳口岸的人工岛较近的墩位海浪要小些,我们可以在那里的216号墩位做围堰,拼装完成后再运到各个墩位安装。”“这是个黄金点子!”肖世波心里一喜,马上组织人员奔向216号墩位,在那儿找到了突破口。

首个围堰于2013年5月10日下午放到位后,24日顺利完成封底,6月3日完成全桥首个承台墩身的安装施工。

经过一年的失败、成功、挫折、胜利,肖世波和他的团队摸索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围堰施工工艺日渐成熟,施工周期从第一轮的平均104天一套,逐渐优化到最后一轮的42天一套,并于2014年8月23日顺利完成全部62个桥墩的围堰施工,为提前完成项目施工的总目标奠定了基础。

由于成绩突出,肖世波被公司任命为港珠澳大桥CB05标项目部经理。摊子更大了,管的人和事更多了,他和党工委书记聂建伟一起,共同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担。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