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鸿民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人类从什么年代开始有了酒,好象有文字以来就有“酒”这个字。考古发掘中有造酒的工具和盛酒的器皿;电影、电视剧中也常常有饮酒的场景,并且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反映了吃肉、喝酒是生存、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可能是文人骚士们闲来无事,神侃中将酒与文化合捏在一起,美其名曰“酒文化”。也可能是生产酒的企业,为了将这杯中之物抬上文化的大雅之堂,硬将物质的酒与精神的文化凑合在一块。因此,便产生了所谓的“酒文化”。
若论文化,必然有其产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变化的轨迹可循,若橼木求鱼般地对“酒文化”的变迁做一点肤浅的探究可以发现:最初,人们在祭祀求神时供上许多酒、肉,以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是家人、朋友们在一起大碗筛酒,大朵块颐,尽情地享受生活。
后来,人们觉得干吃干喝不够尽兴,于是,便演化出了吟诗赋词行酒令,划拳猜迷助酒兴。有人赢了拳便喜在心头,有的输了拳也落得了实惠。这种实惠多了有些人也受不了,于是到后来,有的人便以自己少喝,劝别人多喝为乐事,把别人灌醉了那才觉得有味。
酒桌上斤斤计较、点滴计较,毫无君子风度可言。明明是把自己的快乐构筑在别人的难受之上,还口口声声说“感情深”,不喝不够意思,喝少了也不够意思。结果是,意思有了身体却落下了病。君不见如今电视、报纸上多是药品广告,而广告中不是治阳痿的,就是治胃溃疡的。这些无不是酒精惹得祸。
如今,随着自助餐的推行,西风徐来,南风渐进,一种文明的“酒文化”正逐渐被人们接受。自助餐让人们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既使在宴请中也是各喝各的,最多大家举杯意思一下,言到意到,不必勉强。这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喝酒方式才真正算是有了一点点文化的“味”。
“酒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反映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愿“酒文化”风更淳,味更正。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