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525期 >2019-04-29编印

远方的礼物为何没能留下来
刊发日期:2019-04-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如果一件礼品你还没带回家就不想留了,说明这个礼品没有开发成功。只有被消费者带回家、摆在家里,并且被留下来,才说明这件礼品真正开发成功了。” □ 本报记者 张丽娜

小长假礼品榜:吃喝占前三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外出旅游的人们,大部分都会购买一些纪念品留作纪念,或者带给亲朋好友。旅游途中,导游也会推荐各种纪念品和礼品给游客。这种消费需求也让商家嗅到了商机。根据大数据盘点,每年“五一”,茶叶、滋补品和干果礼品占据小长假礼品榜前三甲。

数据显示,茶叶占据礼品榜榜首,季节成为关键因素。北京某茶叶连锁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以龙井为例,4月是采摘龙井茶的季节,这时候的龙井茶味道刚刚好,是非常好的礼品。”据该销售人员介绍,每年“五一”假期,茶叶都能占到礼品榜的前五位。

鸡肋纪念品受冷落

可以看出,包括茶叶、滋补品、干果等在内的礼品,主要属性还是“吃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本该在假日经济中最有机会出彩的旅游纪念品,实际表现却不仅人如意。

央视曾曝光的案例中,某旅行团与珠宝店串通,把游客带到云南某珠宝店进行虚假宣传。由于云南靠近缅甸,玉石很出名,不少游客信以为真,掉入商家事先设计好的的消费陷阱。结果,以数千甚至数万元的价格买了批发价不过几十元的玉器产品。本该成为“美好回忆”的礼品,最后成了“糟心”的回忆。

除了受骗上当,买到假货,旅游途中买到鸡肋纪念品也被很多游客诟病。

不久前,有调查显示,帽子、钥匙扣、手链和名不副实的“当地特产”,被游客评为“最没用的旅游纪念品”。

喜欢旅游的北京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在旅游景点一时冲动买一堆“没用的纪念品”,结果,很多在路上就扔掉了。“回家路上就发现,以后基本不会用到,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都大同小异。”陈女士说,“如果是当地生产的,可能还有点纪念意义,但我发现其实很多地方的纪念品都是浙江义乌生产的,通过网购就能买到,价格比景点还便宜很多。根本没必要千里迢迢带‘人肉带货’。”

“能留在家里才算成功”

像陈女士这样在节假日花钱买一堆“用不着也不想留”的纪念品的消费者并不少。据记者了解,“鸡肋”旅游纪念品最后的归宿甚至就是废品回收站,从购买到回收,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中国制笔协会举办的中国制笔行业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行业技术进步研讨会谈到,包括笔类产品在内的很多消费品,都可以开发成具有纪念性质的旅游品。

另外,高延敏曾建议西藏景区有关方面开发专门在3千到6千米销售的高端纪念品,类似日本富士山售卖的“来自日本富士山的纯新鲜空气”,并且给每个标注易拉罐唯一的编号,使其具有唯一性和纪念意义。

高延敏说,这样的小众产品在普通商场很难销售,但在特定的场景下,结合特定的市场,就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卖的就是唯一性。”

高延敏说,“如果一件礼品你还没带回家就不想留了,说明这个礼品没有开发成功。只有被消费者带回家、摆在家里,并且被留下来,才说明这件礼品真正开发成功了。”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