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之一,除了是遮阳避雨的日常用品,也可嫁娶婚俗礼仪和祭祀之用。从前,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而受现代工艺的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因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使其从曾经风靡一时发展到今天走在消失的边沿。如今的人们对油纸伞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影视作品中。面对困境,不少油纸伞的传承人纷纷寻找解决之道,通过年轻人更为喜欢的方式向外宣传,以获得效益。
借力短视频宣传 产品销量翻番
四川泸州油纸伞,曾风行亚洲400余年。余万伦是泸州油纸伞的传承人。一把油纸伞有12层伞面,经过了96道制作工序,3000次穿针,这其中的繁琐与艰辛一般人无法感受。而一把把凝聚着匠人智慧与汗水的油纸伞却遭遇传承困难问题,如今全国只有不到10个人能完成整伞制作。
近日,新京报报道,泸州油纸伞的传承人余万伦,为了让油纸伞被更多人认识并接受,潜心设计出了《竹隐》系列,《绣春刀2》路演时杨幂撑的就是这个系列的伞。2018年11月,余万伦在MCN机构奇人匠心的帮助下,在抖音用15秒短视频配合长段旁白介绍油纸伞。视频火了后,有20多万人给他点赞,500多万人看过他的短视频。现在余万伦短视频发了50多条。2019年第一季度,来自抖音的订单直接让他的油纸伞销量翻了一番,长期处于脱销状态。
业内观点认为,近几年,油纸伞已经随着社会潮流开始转型发展:从早些年的濒临失传到今天的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从生产工艺来看,从过去的全手工制作,发展到今天的手工与电脑、手工与机器的结合;组织管理者文化层次更高了,一批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文化人开始步入了这个行业;从营销方式来说,由于一批高文化学历者的参与,将电子商务引入销售,摆脱了老一辈的传统营销模式。
从遮阳避雨到装饰收藏
油纸伞本是中国传统的雨具伞、遮阳伞,伞架是楠竹片,伞顶、手柄是木头,伞面是桐油纸,全手工制作而成,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生产制作历史。在折叠伞、钢架伞、天堂伞广泛普及的今天,油纸伞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了解,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旅游工艺伞,是湖南湘潭县石鼓镇的地方名产,宋元时代已经生产。清代300多年间,生产更是鼎盛,整个青山桥、石鼓、分水,方圆百里都生产纸伞,种类有自制的小花伞、大棚伞、油布伞等,仿制的有菲菲伞等。河道总督陈鹏年亦作推介,当时年产雨伞竟达120万把。到了晚清时代,曾国藩湘军集团为了增加军饷,大力发展工商业,在长江沿岸的汉口、安庆、南京、上海等城市,都设立了雨伞销售商店,并将它远销东南亚、新加坡、英、法、美等国。此伞亦常请名家题以字画,成为重要的收藏品。上世纪80年代,以金属材料为骨架的布伞,还有小巧精美、携带方便的折叠伞,逐渐占领雨伞市场。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石鼓小镇,这里的制伞工艺好似那古树逢春,重焕蓬勃生机。
如今石鼓的制伞业,分旅游、工艺、装饰三大系列,共有10来个花面,500多个品种。功能由单一的挡雨,拓展为挡雨、遮阳、欣赏、装饰、馈赠、收藏,并广泛应用于广告、商务礼仪、食品点缀、摄影和舞美道具。伞,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伞,作为雨具的单一功能概念,已被当今时代彻底改写。
有关媒体报道,现在,石鼓伞市场定格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旅游区。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于中高收入人群。2005年,石鼓旅游伞内销北京、杭州、福州、泉州、桂林、南岳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及台湾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制伞业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200余人。年产各类伞骨460多万把,成品伞300余万把,产值约1500余万元。
无独有偶,据农民日报报道,在四川泸州分水岭镇,毕六富等一批老匠人通过传承创新,在保留油纸伞经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艺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元素、时代审美元素融入其中,也走上了礼品型、收藏型、精致型的发展道路。随手撑开一把色泽淡雅的油纸伞,在图案上并没有多么鲜艳复杂的花色,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那淡黄色的伞面上镶嵌了星星点点的花朵和树叶,拿在手里既有传统油纸伞的古典韵味,又多了几分时尚和现代气息……其产品打破了数百年来分水油纸伞在人们心目中定格的模样,以青花为主打图案的八角伞,以传统戏曲、胖娃娃为主打图案的年画伞等,都让人耳目一新。油纸伞正以一种崭新的形象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销量也逐渐增大。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每年油纸伞销量都超过10万把,销售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综 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